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4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影(林克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景白色,以深藍色在畫面重點處勾出部分輪廓,而白色的體積上以黃褐色畫出調子。中景主要以褐橙色及綠色等彩度高明度低的色彩襯出近景岩石,而中景後面又是一片白色天空,上空的淡藍色與岩石勾勒之深藍輪廓線相呼應。左邊中間的一小點垂直線段,即是作者用意要表現的主題──影,打破了傳統主題必佔重要位置或分量要重的看法。
鐮臂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matistius pectovalis (Gill, 1862)
本種魚體側扁;具小圓鱗,沿側線的不規則鱗約有120~130行,沿側線無稜鱗;第一背鰭具7細長棘,一般位於溝槽中;第二背鰭有1鰭棘及25~28軟條;臀鰭棘3,且未與鰭的其餘部分分離,軟條約15~17。具獨特之耳鰾連接,即鰾通過基枕骨的孔進入顱骨而與內耳連接;具腹椎骨10,尾椎骨14。
熱帶東太平洋。台灣無。
於近岸之淺海區域活動,經常於近岸之沙地或礫石地的木樁區,幼魚有時會出現於淺海潮池中。
為加利福尼亞至秘魯最普通的一種遊釣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魚科(Family Nematisti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脊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drosaurus ambionensis (Schlosser,1788)
體色以褐色為主,或深或淺,偶而亦帶有些微的藍綠色,體側則常具3條深色橫斑,吻端有如鈍頭皮鞋般平鈍,除頸背部及體背部之脊皆明顯突出外,尾部背側由基部延伸至2/3尾長的位置,尚具1大型如船般之脊,但僅有頸背部及體背部之脊具大型鬣鱗,尾部則無,全長最大可達1公尺。
東南亞之摩鹿加群島(Moluccas)、新幾內亞以及西里伯島(Celebes)。
日行性,喜歡棲息於水邊之樹上;遇到危險時常會直接跳入水中,游泳逃離,雜食性,除了會吃食植物嫩葉及果食外,亦偶而會吃如昆蟲及蜘蛛等小型動物,雌體一次可產下卯徑約42×25公釐左右之卵3~9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蜥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鰭胎鱂(NMNSF0017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魚
背帶鰭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極側扁;頭小,背緣近於垂直或略凹,上方無棘或稜脊。眼小,眼間隔凸出。體具小形而埋於皮下之圓鱗。背鰭單一,起點於眼前緣之上方,具硬棘 XVII,第II棘最長,第II至IV間特高而形成狀,軟條數 7,最末根軟條有膜與尾柄相連;臀鰭基底短,基底長小於腹鰭起點與臀鰭起點間之距離,具硬棘 III,軟條 5。體幾乎單一褐色,體側或各鰭有暗色細而短的條紋或斑駁;頭前部白色;各鰭緣亦為白色。
粗皮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ebrasoma veliferum (Bloch, 1795)
體長卵型,側扁;尾鰭截平;體灰白色,具6條褐色垂直橫帶;尾柄褐色尾柄棘及溝深色;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草食性魚類,體色變化很大。
為高貴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刺尾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粗皮鯛科或刺尾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鰭花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而圓突。頭部中大,吻短。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平直且較寬。口斜裂,前部平直,末端未達眼前部的下方。體被有中大型的圓鱗;縱列鱗26-28。背鰭的基底長,鰭條數16-19,雄魚的鰭較高,如立狀,約為雌魚的2倍,末端可超過尾鰭的基部;雄魚的臀鰭特化成交接器,雌魚正常,鰭條數9-10;尾鰭呈圓截形。體色變異非常大,一般呈灰棕色或淡黃色,雄魚的各鱗片有淡青色的光澤。體側具有6-9列黑褐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點狀縱線;背鰭亦具有排列較規律之圓點狀的線紋。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雄魚具暗色緣;其餘各鰭呈灰白略透明。
鰭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鬚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anthaphritis barbata (Okamura & Kishida, 1963)
體圓長;頭縱扁;眼大;口大;體黃綠色;雄魚的上頜中央只有1條鬚,體長可達10公分。
南日本、台灣。
棲息砂泥海底之肉食性魚類。
以拖網漁獲,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鱸鰧科(Family Percophidae)
脊珊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粗狀、頭胸部及生殖節粗胖、腹部細長且末端著生細小突刺,長1.94 mm,寛0.36 mm。各體節分節明顯但不完整,頭胸部末端著生2個後部突起及1對短小的第5泳肢。尾叉具有5對長短不一的剛毛。第1觸角3節,剛毛公式為:3,15+I(感覺毛),4+II。第1-2對泳肢外肢3節,剛毛公式為:I(硬棘)-0;1-0;I, 2;第1-2對泳肢內肢1節,剛毛公式為:3;第3-4對泳肢外肢3節,剛毛公式為:I(硬棘)-0;1-0;I, 2;第3-4對泳肢內肢1節,剛毛公式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