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78.5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獲識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荊,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參見「識荊」條。後以獲識荊為初見平時所仰慕的人的敬辭。如:「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今日有緣獲識荊,實在榮之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在上位者的恩寵愛。《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少兒女弟子夫,得於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新唐書.卷一四五.楊炎傳》:「無學術,以柔媚自進,得於王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務正業而苟且度日的人。《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僥。《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民。諺曰:『民之多,國之不也。』」唐.楊烱〈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於堯舜。」
2.慶。唐.韓愈〈與大顛師書〉:「緣昨到來,未獲參謁,倘能暫垂見過,實為多。」《水滸傳》第二二回:「端的想殺柴進!天今日甚風,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苟且偷生。《荀子.王制》:「無功不賞,無罪不罰,朝無位,民無生。」
2.運而生。唐.韓愈〈感二鳥賦.序〉:「生天下無事時,承先人之遺業。」
乘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各種手段獲得皇帝的寵信與喜愛,並作威福。《三國志.卷六.魏書.董卓傳》:「中常侍張讓等竊乘寵,濁亂海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原是一些本錢沒有的,今已大,不可不知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上的寵。唐.王維〈班婕妤〉詩三首之二:「宮殿生秋草,君王恩疏。」《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是時百官見天子恩李白,且驚且喜;驚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其得人。」也作「恩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好、恰巧遇上。《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在濟甯州開了這個書鋪,總覺生意清淡,逢大比之年,心中想做這注買賣,也好順便進場。」
福的教育目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的教育目的論者,主張教育的目的在於獲致福。一般討論教育目的的主張,不外認定教育的目的是:個人獲致完美的發展、尋找真理及知識、尋求個體各方面均衡的發展、個人生活的預備、公共事務的參與、永恆生活的準備、學生品德的發展、個人心能的鍛鍊、學生內在心能的開展、個人生計的維持、社會服務的參與、社會文化的傳遞與創新、自然的控制與利用、各類學識的充實、雄辯能力的養成、社會領導人才的培植、公民的培養、完人的形成、職業能力的發展及福的獲致等。在西方教育史中,主張以福的獲致為教育的目的者,計有巴斯道(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3~1790)、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