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37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應當。如:「既知過錯,自當悔改。」也作「自應」。
保羅(Paul the Apost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進處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進處遇主要是為了鼓勵監所內刑期一年以上的受刑人,促使他們悔改向上而設的一種區分標準。設有四級,表現良好的受刑人可依次漸進升級,享受較好的生活待遇,甚且可藉此依法縮短刑期。
諱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瞞罪惡而不知悔改。《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諱惡不悛,卒至亡滅。」
翦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怙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過錯卻始終不知悔改。《書經.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去草絕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悔過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悔改過失的文字,以表示改過的誠意。
迷而不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頭。比喻犯錯而不知悔改。漢.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況我同盟,復能戮力為君之役哉?」《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則是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父之獲也。」
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悔改之心。《書經.泰誓上》:「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