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桂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上桂花的旗子。多繫於神祇車上。《楚辭.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算什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當成什麼。指名分、地位、立場模糊。《紅樓夢》第一五回:「秦鐘連忙起來,抱怨道:『這算什麼!』」《文明小史》第三○回:「趙翰林道:『這算什麼?前年的時候,不是有人門上插了外國的順民旗子嗎?』」
旍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子的通稱。《文選.枚乘.七發》:「旍旗偃蹇,羽毛肅紛。」也作「旌旗」。
子弟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清代的曲藝。是乾隆期間滿族八旗子弟所創。說唱體材多取明、清小說、戲曲和當時社會故事。其興盛期間不長,清末時已衰落,但對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種,頗有影響。
旌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出殯時,在靈柩前寫明死者官銜的旗子。《後漢書.卷三九.趙咨傳》:「復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也作「銘旌」、「明旌」。
帥字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統兵大員的旗子,中作帥字。也稱為「帥旗」。
撲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雜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一紅巾者弄大旗,次獅豹入場,坐作進退,奮迅舉止畢,次一紅巾者,手執兩白旗子,跳躍旋風而舞,謂之『撲旗子』。」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鼓板、踏蹺、撲旗。」
幡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殯時,孝子手裡拿的狹長像旗子般的東西。
春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春時用綵綢剪成的小旗子。是舊時的一種習俗,可掛在樹枝上或簪於頭上。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詞:「玉蟲連夜翦春旛,不禁辛苦況相關。」
定風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上測風向、風力的旗子。《儒林外史》第三三回:「直喫到下午,看著江裡的船在樓窗外過去,船上的定風旗漸漸轉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