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4.68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鞭不及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長莫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載,春秋時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過宋國。按照各國相交的禮節,要路過那一國,必須得到該國的允許,但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用通知宋國,直接過去就是。申舟說:「如果不先告知就硬闖,宋國人可能會殺了我。」楚莊王說:「宋國要是敢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這種沒把宋國放在眼裡的作法果然激怒了宋國,於是把申舟殺了。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消息,氣得立即發兵攻打宋國,將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求援。晉景公召集大臣商議,準備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勸阻說:「宋國發生危難,...
伍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秋時代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五位霸主。漢.王充《論衡.自紀》:「堯舜之典,伍伯不肯觀,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讀。」也作「五霸」、「五伯」。
剛褊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各一。此指車輛。旆,音ㄆㄟˋ,指軍旗。 (4) 伍參:春秋時楚國人,伍奢之父,生卒年不詳。為楚莊王所寵幸之臣。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6) 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 (7) 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 (8)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疲於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疲於奔命」原作「罷於奔命」。春秋時,楚國結束包圍宋國那場戰役後,將軍子重自恃有功,向楚莊王要求申、呂兩地為賞賜,莊王本來答應了,但巫臣卻出面阻止,向莊王分析二城的重要性。莊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回成命,子重因此對巫臣怨恨在心。後來,又有另一大臣子反,想娶夏姬為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
優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詳。為一樂人,善辯,滑稽多智,常以談笑諷諫,曾勸諫楚莊王勿以大夫禮厚葬其愛馬。楚相孫叔敖卒,其子貧乏,優孟著敖衣冠,仿敖舉止,見莊王以動之,王遂召敖之子封之。見《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
相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助、搭救。《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申后怒,會犬戎之兵,來伐幽王,諸侯不來相救,遂喪其國。」《三國演義》第九回:「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莫適所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晉楚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掌握晉國政權的趙盾對外卻採取消極政策。這時候,西方的秦日漸壯大,大敗西戎成為西方霸王。南方的楚到楚莊王,克服內部不安,聲勢日壯;敗晉軍於北林,又伐伊河上游的陸軍之戎,抵達洛河,問周定王九鼎的輕重,顯示自己有統一中原的實力。西元前597年,楚軍大敗晉軍於邲,莊王聲勢已超越晉國。晉國為了恢復頹勢,刻意經營山西一帶,滅赤狄等由北南下的異族勢力,完全控制了現在的山西省。接著又在鞍大敗楚的盟國─齊,聲勢復壯。這時,位居楚晉兩國之間的中原小國,因為連年遭遇兩大強國的戰爭蹂躪,而有弭兵之議。西元前579年,經宋大夫華元的努力,晉楚...
無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