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里山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tsumura (1940)之原始描述:「體紅褐色(testaceous)。頭頂前緣寬廣,於中裂片後緣較窄,且為暗褐色。額區兩側具有1條寬的暗褐色斑紋,兩者於額頂相接處其紋路比兩側還寬,顏色較黑,形狀如同弓形。前胸背板的刻點所形成的皺紋比頭頂還多,中央處具有縱向的溝紋,兩側緣具有黑點。中胸小楯板具極細的橫向皺紋。前翅赭紅色斑大,在前緣脈有3個近透明的白色斑塊,近基部者為線形,近端部者較寬,中央者倒圓錐體,但未達基臀縫(claval suture),在端部剛開始為圓鈍狀,然後為橢圓形,且整體呈斜向。所有的上述斑紋其輪廓圍以暗褐色斑紋,在 (基臀)縫上有一寬闊的暗褐色斑,愈向其頂部斑紋愈...
短額長翅尖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短額長翅尖胸蟬。體長(含前翅)約11.2~13.8mm。體褐色,中胸腹板與腹節腹面近黑色。複眼灰色至黑色;單眼紅色;觸角褐色;額區背面與頭頂黑色,中央脊起褐色或黃褐色,在單複眼之間的頭頂表皮凹陷為黃褐色。額區正面褐色,中央脊起與兩側之橫向脊起為黃褐色;頰區、角片褐色;喙第1~2節褐色,第3節暗褐色。前胸背板黃褐色,側邊前緣至後緣為不規則的暗褐色;中央脊起端部黃色,其邊緣被黑色紋路包圍而呈菱形,中央脊起的基部為暗褐色。中胸小楯片黃褐色,中央凹陷區為暗褐色。前翅暗褐色,其上具有許多點狀的白色斑駁;翅前緣的中央部位至Cu1,具有斜向的黑褐色方形斑紋延伸,其兩側及翅後緣各具1個白...
雙黑帶尖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雙黑帶尖胸蟬。體長(含前翅)約9.3~11.2mm。體紡錘形,頭寬、體寬及體長之比約為1.0: 1.3: 2.8。體之背面觀為淡褐色至暗褐色。複眼黃褐色至暗褐色;單眼紅色;頭頂黃褐色至褐色;中央脊起為黃褐色。頭之側面為褐色至暗褐色,前面為暗色,額區褐色並具橫向的黃褐色脊起;頰區與口器為暗褐色。前胸背板之前半部為黃褐色,兩側邊緣為暗褐色,後半部為暗褐色。中胸小楯片黃褐色。前翅褐色,基部與中央之處各具有1條不規則的暗褐色帶狀紋;本種前翅紋路與A. intermediaUhler 及A. obliqueUhler相似(Shih et al., 20...
帶斑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雄蟲約 13.0~15.8 mm,雌蟲約 14.0~17.2 mm。頭、前胸背板及中胸小楯板橙紅色;複眼黑色,單眼黃色、透亮;觸角基節暗褐色;喙橙紅色。前胸背板有 4 個黑斑,近前緣 2 個較小,近圓形,有時合併為橫帶,近後緣 2 個較大,近長方形,與背板後側緣平行。前翅橙紅色,翅端部網狀脈紋區及翅基與翅端部網狀脈紋區之間有 7 個黑斑,近基部的 1 個極小,近三角形,其它 6 個分為 2 橫列,每 3 個排成 1 列,2 列的前緣斑和中斑均部分融合,與爪區內的斑僅以紅色的爪片縫相隔。後翅灰白色、透明,脈紋深褐色,翅基、翅基的脈紋及前緣區與徑脈 (R) 基部2/3 橙紅色。胸節腹面黑色,...
雙黑點尖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雙黑點尖胸蟬,英文俗名為Spittlebug,froghoppe。r體褐色;前胸背板與中胸小楯片褐色;前翅褐色;後翅透明,翅脈褐色;翅頂至第3端室端部,具褐色短毛;足暗褐色。體呈紡錘形;頭部前面觀呈菱形;背面觀呈三角形,寬為長的3.8倍,頭寬與前胸背板前緣寬度等寬;頭頂具明顯的中央脊起,單複眼之間的距離,為兩單眼間距的2.3倍;額區背面觀為橢圓形,長為寬的2.8倍,中央脊起明顯;額區前面中央扁平,具縱向中央脊起,其兩側各具14條橫向脊起;喙伸達後足基節末端。前胸背板密布粗刻點,中央脊起明顯;中胸小楯板無中央脊起,中央區域稍微凹陷,具小刻點,但無橫向細皺紋。前翅紡錘形,長為...
額基黑帶尖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 (含前翅)約11.8~13.4mm。本種極易透過外部形態與前翅顏色,而與其他的尖胸蟬屬昆蟲辨認。下列為雄蟲性器特徵的補述:第9腹節側面觀近四方形,長寬略等;尾節基部邊緣,自其背面直降至腹面;尾節背方突起薄片狀的半圓突起,且其腹面之側具有1條脊起,自尾節側面視之,此脊起指向尾節腹面;尾節腹緣突起發達,側面觀近長方形。腹部第10節為圓柱形,其末端未超過尾節腹緣突起之末端。陽莖末端開口平整,但腹緣向下突出。性側附器腹面觀,末端無側扁,稍厚,兩側漸尖。
錐形禾草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錐形禾草鏟頭蟬。體長(含前翅)約6.5~7.8 mm。本種與Clovia quadrangularis Metcalf and Horton, 1934的外部形態極為相近(Shih and Yang, 2002)。本種的陽莖指狀突起朝上,未彎向陽莖的背方;而C. quadrangularisMetcalf and Horton, 1934其陽莖端部指狀突起比本種長,且彎向陽莖的背方。

長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臺灣鏟頭蟬。頭部背面至前胸背板,具有6條明顯的縱向條紋,位於中央的2個條紋向後延伸至中胸小楯板。雄蟲尾節背方突起消失,尾節基部邊緣自背方緩向前彎,於近腹緣1/4處,向前明顯突出,然後向內彎向腹緣;尾節腹緣突起,其側面觀為細條形、末端圓鈍,自腹面可見尾節突起的基部之間向下深陷,幾達尾節腹面的基部。

二點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二點鏟頭蟬。體長(含前翅)約7.1± 0.5 mm。額區背面的中央長度與寬度略等。前翅褐色,具6條淡紅色條紋,最外面1條被複眼中斷,此些線條向後延伸至小楯板與前翅;前翅有1條紅棕色條斑,自基部向後方中央延伸,斑紋的後面最寬,有2條細線分布其上;在每一邊的邊緣上方顏色相同,前面有一條曲線條斑,自端室起,止於端部;此外,在端室之3/5處有另一條斑,向內與向後分布,並於一個角度向內緣轉彎,在內緣處,相當於後面端室的點,此條曲線向上彎向頂端,有1個卵圓形的黑斑,下側為紅磚色,有一寬的紅色斑往下走向頭部與複眼以及頭部與胸部之邊緣。

海濱尖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 (含前翅)約9.0~11.0mm。Komatsu (1997)對本種外部形態與雄蟲性器,作了完整補述。本文僅對往昔未記錄資料進行補述,包含翅與雄蟲尾節的外部形態:前翅末端圓鈍,R1脈至端部前緣分叉為5~8個小室,雄蟲尾節背方突起,為狹窄的半圓薄片突起,其腹面脊起發達,脊起指向下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