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臭氣沖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惡臭漫。如:「颱風過後,這地方已經一個禮拜未清理垃圾了,臭氣沖天,令人作嘔。」
升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升學主義目錄1 前言2 升學主義所帶來的問題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所謂升學主義就是指台灣社會至今仍漫著一種所謂的升學主義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也就是說,每一階段的學習都只是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考上所謂的好學校,理由就是那間學校的升學率高,比較容易在下一次的大考中考上另一間好學校,因此學生的學習沒有自我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少上好學校而考試,而學校也只是為了讓學生考上好學校作為教學的目標,因此學生、家長、老師,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最後到大學甚至是研究所,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考到好學校就輕鬆了。 升學主義...
煙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煙漫的水面。唐.崔顥〈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又經別浦,聞漁唱於煙波。」
廬山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廬山三面臨水,煙雲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橫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彌漫天空。宋.蘇軾〈西江月.照野淺浪〉詞:「照野淺浪,橫空曖曖微霄。」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一齣:「只見朔風四起,瑞雪橫空。」
煙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煙霧漫的小洲。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湮渚,日暮客愁新。」
蒸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液體或固體物質經蒸發或沸騰、昇華所產生的氣體。[例]冬天洗熱水澡時,可常看見蒸氣漫在整間浴室之中。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9>,理前事以語余,請書以為記,於是乎書之。 〔注解〕 (1) 俯:低頭。 (2) 煙波:雲煙漫的水面。形容浩渺飄忽的樣子。 (3) 寓:住處、居住的地方。 (4) 舟舫:船。舫,音ㄈㄤˇ,船的通稱。 (5) 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莊子認為「道」是超乎時空存在的實體,為宇宙萬事萬物的本源,雖無形而不可見,但若能掌握其本體,則可無入而不自得,故河神馮夷得以遍遊大川。馮夷,河神。 (6) 漁父語已緣葦而去:《莊子.漁父》之典。此篇描述孔子遇一漁父,漁父斥責孔子失了本真,事事違逆自然之道,陷溺於人為虛文而不自知。言畢...
廬山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廬山三面臨水,煙雲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彌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整個天空。《聊齋志異.卷一○.席方平》:「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彌天之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