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9.2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丁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歐語系羅馬語族的一種語言。本為臺伯河下游小部落所用,後成為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官話,遍傳全國。其動詞變化複雜,名詞、形容詞有六個格。後因帝國崩潰,各區語言發展逐漸分歧,形成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地方語言。文字採用拉丁字母。
西非(West Afric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伽馬(Gama,Vasco 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卡布科戰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頭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數世紀以來受到西班牙的壓制與剝削。此時受到葡萄牙在此的殖民地縮減,以及18世紀末發生在美國及法國革命之鼓舞,此地開始獨立而戰。1808年,拿破崙的兄弟約瑟夫取代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為王,引發南美洲獨立運動的火焰。起初為維護費迪南的皇位而爭,旋即在整個西屬殖民地掀起獨立運動。最初幾仗根本是失敗的,但到了1830年,南美及墨西哥的獨立戰爭以成績斐然,建立了數個共和國。 經過1810年西班牙所屬智利殖民地的總督被廢,一個政務會(政治委員會)以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的名義接管了政權。這個政權不久就被共和國領...
歐洲共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三個組織於西元一九六七年合併而成。設有行政(委員會、部長會議、理事會)、立法(歐洲議會)、司法(歐洲法院)三方面的主管機關,最初的創始國有比利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法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等六國,稍後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加入。該組織以促進生活水準,共享經濟資源與主權為宗旨,自成立以來對世界政治、經濟均有重大影響,為今日歐洲聯盟的前身。
比索(Bissau)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大西洋公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英、法、加拿大、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丹麥、冰島、義大利、葡萄牙等十二個原始締約國所訂立的公約,後有希臘、土耳其、西班牙、德國……等十六國相繼參加,共計二十八國。其目的是針對獨立國協共產勢力實行集體防禦政策,該條約的第五條款規定,任何締約國受到武裝攻擊,即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武裝攻擊,必須共同抗禦和支援。但這項條款一直到冷戰結束都沒有被動用。
佛郎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代對葡萄牙及西班牙人的稱呼。為英語Franks的譯音。
2.槍炮。明代槍炮多購自葡萄牙、西班牙,故稱為「佛郎機」。《野叟曝言》第一○五回:「收拾丟棄軍器,有四座佛郎機,六架衝木。」
里斯本(Lisb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簡稱歐盟)的單一貨幣。為實行單一貨幣制,歐盟發行的單一貨幣,即「歐元」。在西元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正式發行。第一批加入歐元體系的會員國有德、法、義、荷、比、盧、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及奧地利等十一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