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環乳牛肝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溫帶。 可食,為外生菌根菌。
腹狡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21mm。背甲黑色,邊緣散佈白色小點。眼域後方有一明顯的 「甲」字形紅色斑;且中央的紅色縱帶經過中窩,一直延續到背甲後緣; 另有二條黑色短縱帶在後中眼之正後方。中窩縱向,放射溝上有白點。眼八個 ,前眼列平直,後眼列強後曲,位於頭部前方最高處,故八眼排成4-2-2三列。前列眼小於後列眼,後側眼最大。胸板灰黃色。上顎紅色。步足黑色,各 節上面具有灰色橫帶。腹部卵形,呈黃色,兩側為灰色;背面有深色 大斑紋,中間較淡,後部變窄,邊緣呈鋸齒形。腹部正中有一條連續的紅色 縱帶,至中部為止。腹部腹面灰色。雄蛛體長約17mm,體色基本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粗布做成的衣衫。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有這個舊袖,與哥哥且做些冤苦錢。」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三姑,將這袖來晒一晒。」
挵蝶(1282-2105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臭肚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0倍;尾柄細長。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喉部中線無鱗;側線上鱗列數16-21。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有一缺刻;尾鰭稍分叉,但隨體形增加,分叉愈深。體側上方為綠色,下方為銀白色;並雜以白色微帶淺藍的圓形斑。這些圓形斑沿體縱軸排列成行。側線至第一背鰭棘間,斑點較大,約4-6行;側線下方,斑點較小,排列較不規則約成18-20行。鰓蓋後上方有一污斑。
蜻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碳化程度不高的煤礦,介於泥煤至煙煤之間,呈暗或黑色,缺乏光澤,留有木紋,含較多的水分,揮發成分高,具燃點低的特性,可作為燃料、活性炭或提煉汽、煤油等。也稱為「煤」。
副雀鯛(黑新箭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glyphidodon nigroris (Cuvier, 1830)
體型成魚為卵圓型,幼魚為長橢圓型;眶前骨及眶下骨不被鱗,眶前骨及眶下骨,鰓蓋諸骨邊緣均光滑,無鋸齒。背鰭軟條部上端延長,尾鰭為尖細的叉型。體色成魚(體長6~10公分左右),未成魚(5公分左右)及幼魚(3公分左右)皆不同,成魚體側為一致之黑色,頭部2條不明顯的深色橫紋;未成魚為淡色,體側有2條深色橫紋,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上下葉各有橙黃色邊;幼魚則為鮮黃色,體側2條黑色橫紋。背鰭棘13,軟條13或14;臀鰭棘2,軟條13~15,胸鰭軟條17;側線鱗15~17;鰓耙數22~26;體高為標準體長的1.7~2.0,最大體長約10公分左右,屬於中小型的雀鯛類。
西太平,北自琉球南到大堡礁,台灣只分布到南部及離島珊瑚礁區,分布水深2~23公尺。本屬全世界有8種,台灣產2種。
本種魚多半棲息在礁岩斜坡旁的水層中,水深在2~23公尺之間的礁體斜面,單獨居住,多以藻類、甲殼類、浮游動物為食。幼魚通常棲息在礁池。
在台灣南部為普遍常見的種類,幼魚體色鮮艷,是受歡迎的觀賞魚,成魚則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捲尾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bus apella (Linnaeus, 1758)
頭側兩眼旁有角狀鬚毛,尾粗、略可捲握,走動時尾末端常捲起,因而得名;頭軀幹長30.5~56.5公分,尾長30~56公分,體重1.1~4.3公斤,體型與四肢修長,體灰色,腹部白色,尾有黑白相間的環紋。
哥倫比亞東部與南部、委內瑞拉南部、瑪格利特島、圭亞那、厄瓜多東部、祕魯、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北部。
本種是新世界猴中分布最廣者,適於棲息在各類濕森林、次生林與破碎的森林區塊,白天活動,樹棲性,但會下到地面在森林之間的開闊地走動;食性也非常廣,包括果實、堅果、莓、種子、花、芽、樹皮、樹膠、昆蟲、蛋、小型脊椎動物,甚至牡犡與蟹等水產,牠們會用各種工具敲開牡犡;群居性,群內有1隻雄猴和多隻雌猴,一群約1~20隻,群內個體有優勢位序,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111隻,群體之間活動範圍重疊度約40%;發情週期16~20天,懷孕期180天,一胎生1仔,出生時體重約200~250公克,出生後9個月後斷奶,圈養下壽命可達45年。由於活潑聰明,是歐美地區圈養數量最多的靈長類,目前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捲尾猴科(Family Cebidae)
新刻齒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7-2.0倍。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兩列。眶下骨被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櫛鱗;鼻端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絲狀,硬棘XIII,軟條13-14;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18-19;尾鰭深叉形,下葉外側鰭條延長呈絲狀。成魚體呈黃色;背、臀鰭後半部、尾柄和尾鰭偏黃色;腹鰭黑色;胸鰭基底上方具黑點;眼下及前鰓蓋骨具明顯黑色橫帶。幼魚體色全黃,體側具兩黑色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