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49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肩不揜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晏嬰以簡樸的祭品祭祀先人。語出《禮記.禮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為隘矣。」後比喻非常節儉。
瑞氏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6-3.8m;出生時1.3-1.7m。體重資料稀少,曾有400kg的紀錄。 無嘴緣突出,額隆自側面看為方形,正面看時其中央有一縱溝;其身體前半部十分粗壯背鰭比例大而高聳, 稍呈鐮刀型;胸鰭長而成鐮刀狀,成年個體因為同類互相啃咬以及捕食烏賊時留下的傷痕, 使得海背部及側面因傷疤過多而看起來成白色。 主食為魷魚,也吃章魚五其他頭足類;覓食時間多為晚上,應是配合其食物在晚間會移動到較接近海面的水層,以方面捕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座名。北天星座之一。位於天鵝座南方,天鷹座東北方,飛馬座西方。區域雖小,但很顯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鱖魚的別名。參見「鱖魚」條。
南方瓶鼻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常於溫帶至熱帶沿岸活動,近海及大洋水域的活動範圍,通常不超過南北緯45度,以澳洲海域、印度洋、南中國海較常見;臺灣沿海亦常見。
熱帶斑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7-2.4m;出生時0.8-0.9m。體重雄性120kg,雌性與出生時資料不詳。 體型纖細,嘴喙細長,背鰭比例不大,形狀呈鐮刀形;出生時無斑點,隨年紀的增加,身體上的斑點會跟著增加, 不過增加的程度也會隨各地區族群而有不同,背部深色區域的斑點為白色或淺灰色,而腹部淺色區的斑點則為深灰色。 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18科的魚,8科的頭足類,以及蝦類,這些食物多出現於水面附近;食性很接近黃鰭鮪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游泳姿勢。由蝶泳衍生,游時兩臂動作與蝶泳相似,兩腿同時上下打水,因形與海游水的姿態相仿而得名。
粗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上極易鑑別出來,但因罕見而所知甚少。死亡的糙齒海可利用牙齒上垂直的細紋來鑑別,不過這些細紋也經常難以看出。族群間可能有些體型差異,尤以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之間的族群更為明顯。別名:皺齒海(舊稱)、斜頭海
印太瓶鼻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9-3.9m;出生時0.85-1.3m。體重最重650kg,出生時30kg。 身體粗壯,嘴喙短,背部全黑,腹部全白,側面為深灰至淡灰,背鰭高而呈鐮刀狀 食物為各式各樣的魚與烏賊,特別喜愛烏魚、鯖魚、與鰹魚類食物。
白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鯨目。體形呈紡錘狀,背部淺藍色,腹部帶白色。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