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3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次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最常引用的為凱普蘭(Caplan, 1964)所提的初級、次級、三級防模式。雖然,不同學者對此三級防模式的定義皆有所修正,唯概括而言,次級防係指:早期發現有適應困擾的學生或個體,提供簡單的危機處理服務,目的在縮短個體心理困擾的時間,防危機事件的發生。以自殺防工作而言,所謂次級防的對象即包括自殺的高危險群及企圖自殺未遂者。防工作內容則包括鑑定、移開危險物品、知會重要他人、與個體做開放性的討論以消除或減緩自殺的衝動,簽訂「不自殺合約」,給予個體希望,保持經常性的接觸,並留下緊急聯絡電話,評估個體危機的狀況,做事先的防範計畫等。
備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國家需要隨時準備應召入伍的兵役。服滿役期退伍的軍人和依法應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按規定編入備役。相對於現役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事情要發生的感覺。如:「我有不祥的感,他可能會出事。」也作「豫感」。
赤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總支出超過總收入的算,稱為「赤字算」。可提高投資意願,刺激需求與就業。
生活備的教育目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備的教育目的論是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完滿生活(Complete living)的備上;係由英國學者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所提出。斯賓塞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What Knowledge is of the Most Worth?)一文中,提出了完滿生活的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由於斯賓塞有生物學及社會學的豐富知識,使他清晰地了解到,個人生活的備,有賴於教育的協助。斯賓塞以為完滿生活的實現,需要科學的知識,以幫助個人解決其自我生存的各種問題,如:個人處在現代社會,需要科學知識,以便適應職業活動所需;生育子女,不管是養育、教導,都需要科學知識...
備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日俄戰爭結束,日本勝利,這對中國影響極大。當時,中國人認為日本之勝乃立憲政治戰勝專制政治的象徵,因而要富國強兵就須實施憲政。清廷為收攬人心,乃於1905年廢科舉,派五大臣赴日、歐、美各國考察憲政,而後依據五大臣的報告,於1906年確定實施憲政的方針,開始為行憲而準備。1908年發表憲法大綱和行憲程序。依此程序,清廷決定在九年後的1916年公布憲法,頒行議院法,實施上下兩院的選舉,再於1917年招開國會。憲法大綱與行憲程序公布後不久,光緒帝和西太后相繼去世。宣統帝繼位,由宣統帝之父、光緒帝之弟醇親王戴灃攝政,仍依原來的行憲計畫進行。1909年在各省設立諮議局,1910年在北京成立資政院,並...
傳統算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算制度真正誕生的年代已無可稽考,不過從人類運用算制度的源流來看,我們大致可看出傳統算制度是首先採行於政府部門,產業革命後遞延至企業機構。其對算的編製一律以現金收支(cash-Basis)為核心,經由現金來展現圖書館所須獲取的人力、資材及設備;茲將其特點分別臚列如下:
  (一)採行年度算制(One Fiscal Year),時間視野短淺。
  (二)編造方式單一(Unitary Budget),僅求形式上收支平衡。
  (三)強調控制機能,以消極性的防弊為中心,守成有餘,進取則嫌不足。
  (四)金額隨年增加,然在自然增加量的幅度內是否...
初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輔導計畫為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應包含三個層次:(1)初級防;(2)次級防;(3)危機調適(或稱診斷治療)。初級防著重在發展性的工作,以一般正常青少年為主要對象,設計一些適當的方案,提供對其成長有益的經驗,例如生涯教育課程、認識兩性溝通座談會等,目的在促進青少年的健全發展,增進自我認識及調適能力。是學校輔導工作最積極、服務人數最多、內容最廣泛的層面。
測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指篩檢時,從檢驗結果呈陽性(有病)或陰性(沒有病)者中,真正有病或沒病的人之百分率,可作為評斷篩選檢定成效的一項指標。此測值是反應篩檢精確度(specificity)、敏感度(sensitivity)及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之間關係的指標,可分為陽性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陰性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陰性測率(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其定義為在某一族群中對某種疾病進行篩檢時,呈陰性反應的受檢者中,確實沒病的人所佔百分比。例如:
   ...
(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力是指在試件或結構構件中,在試驗或使用之前,故意在其中先行產生之應力,其目的在於模擬真實情況,或在於反制期之外部作用力,以提高結構構件之性能。後者廣泛的使用於土木工程中;例如:由於混凝土之抗壓強度遠高於抗拉強度,因此施工時,常先藉著施力於鋼筋上,以使混凝土受壓,如此將來混凝土受張力作用時,此張力須先克服混凝土內之壓力,才能進一步產生張應力,因而使得混凝土真正所受之張應力滅小,而較不易破壞,此種方法稱之為力混凝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