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隔,使不在一校。如:「男女分校」。
無記名投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選舉方式。投票時選舉人不在選票上簽寫自己的姓名,稱為「無記名投票」。
打野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藝人不在一般劇場內賣藝,而在廣闊的地方從事表演。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瓦子勾欄》:「或有路岐不入勾欄,只在要鬧寬闊之處做場者,謂之『打野呵』,此又藝之次者。」也作「打窠地」、「打野火」。
老著臉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厚著臉皮,不顧羞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才老著臉皮道:『有勞娘子尊步,尊夫不在,娘子回房,須是寂寞。』」也作「老了臉皮」、「老著臉」、「老著臉子」。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著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貼身的、可依靠的。《紅樓夢》第六三回:「尤氏一聞此言,又見賈珍父子並賈璉等皆不在家,一時竟沒個著己的男子來,未免忙了。」
飄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躁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事魯莽、急躁,不能控制感情。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哎!你個謁魯肅、周瑜好躁暴,惡歆歆揝住繫腰。」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兄弟也,將在謀而不在勇,也有用著你那躁暴處,也有用不著你躁暴處。」也作「暴燥」、「暴懆」、「暴躁」、「爆燥」、「燥暴」、「操暴」、「懆暴」。
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官府登錄有案。《醒世姻緣傳》第一三回:「遂將計氏不在官父計都,在官兄計奇策,誘至家內,誣執計氏與僧道通好。」
唼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盟誓時,以牲血塗口表示守信。《漢書.卷四○.王陵傳》:「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啑血」、「歃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