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1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肥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肥肉和油脂。《儒林外史》第四回:「和尚走熱了,坐在天井內,把衣服脫了一件,敞著懷,腆著個肚子,走出黑,一頭一臉的肥油。」
汗溶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汗水很多的樣子。元.貫雲石〈壽陽曲.擔春酒〉曲:「下秋千玉容強似花,汗溶溶透入羅帕。」也作「汗」。
木板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於河北農村的鼓書,後流入北平、天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後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
天鵝星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座名。位於北天,橫於銀河中。包含了亮星天四。
銅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銅製的測風器。唐.駱賓王〈絰騝〉詩:「影亂銅烏吸,光銷玉馬。」
咬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秋日食瓜的習俗。清.張燾《門雜記.卷上.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添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明節掃墓時,在墳上增土,稱為「添墳」。清.張燾《門雜記.卷上.歲時風俗》:「清明日,男婦各上墳,陳祭品,焚紙錢,增土於塚上,曰添墳。」
抹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色粉塗抹臉上。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樓諸軍呈百戲》:「有一擊小銅鑼,引百餘人,或巾裹,或雙髻,各著雜色半臂,圍肚看帶,以黃白粉塗其面,謂之『抹蹌』。」也作「抹搶」、「抹鎗」。
水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鄉音。如:「他說話帶一點兒天水音兒。」
暑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為一伏,分為初伏、中伏、終伏三伏。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稱為「暑伏」。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流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