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9.6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勢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擴張戰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上指利用成功的出擊,擴張既得的戰果,以摧毀敵人的反擊力及防禦能力,導致敵方決定性的失敗。
部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編制的單位。《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二:「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匿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居,不讓人知道。《宋史.卷二七一.張藏英傳》:「至則微服攜鐵檛,匿居道舍側,伺其出擊之,仆於地,齧其耳啖之,遂禽歸。」
霹靂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迅雷不及掩耳的出擊行動。如:「警方展開霹靂行動,打擊罪犯。」
合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出擊。《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乃出輕兵攻賊西,使馬軍合擊其後。」
竄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竄逃、藏匿。如:「警方拂曉出擊,歹徒無所竄匿,全數落網!」
钂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古代一種三叉形的長兵器。上端中間為一利刃,長出二寸,橫以彎股成叉形,堅銳如槍。敵遠時,可作為發射架發射火箭;敵近時,可持以格鬥,兼具出擊和防備的功能。也作「钂鈀」。
前進防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國防擴延到國土外地區的防衛策略。即在國土外劃定一個區域,當此區域受到敵方侵犯時,即提前出擊以保衛自己領土。如過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西德易北河為防線,來抵禦東歐紅軍於易北河以東地區。
攩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一種長兵器。上端中間為一利刃,左右橫以彎股成多股叉形,可用來出擊或防禦。《第五才子書水滸傳》第一七回:「看後面時,那篩酒後生也拿條攩叉,隨後趕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