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8.0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桫欏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桫欏科(Cyatheaceae)1.1 韓氏桫欏(註2)1.2 南洋桫欏(註2)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桫欏科(Cyatheaceae)又叫樹蕨,是種喜歡高溫、高濕的蕨類植物。此種植物高大通常有三到八公尺長。大概三億多年前,地球生長著茂盛的桫欏,後來因為地殼變化,大部分的桫欏都滅絕了。桫欏樹形優美,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註1) 韓氏桫欏(註2)1. 本植物的主要分布區是在東亞(日本南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台灣北部中海拔山區可見),但台灣的數量並不多,而這些零星分布大多被發現生長在台灣北部多雲霧潮濕、且附...
沙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由沙茶及椰油為作料的烤肉串,流行於南洋一帶。
尤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5~1936)字令季,別字少紈,清廣東順德人。清末,籍隸洪門,在香港識國父,共致力革命,時以二人與楊鶴齡、陳少白,並稱四大寇。第一次起義失敗,同志四散,別組中和堂以維黨務。嗣東渡日本,常往來於南洋。民國十年,曾任總統府顧問。
排香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1)脣形科藿香屬。葉對生,卵形至闊卵形,鋸齒緣,輪繖花序密集成穗狀。小堅果平滑。可作藥,治風溼痛和感冒。原產於南洋和華西。也稱為「藿香」。(2)報春花科珍珠菜屬,纖細草本。全株光滑。單葉互生,膜質,卵狀橢圓形,長一至八公分。花梗長二至四公分,花黃色,一至二朵腋生。蒴果球形,縱裂。產臺灣及華南。
蔣夢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5~1964)原名夢熊,號孟鄰,浙江省餘姚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中秀才,上海南洋公學肄業,美國加州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歷任北京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行政院祕書長、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蔣氏一生致力於教育革新、水利建設與推動農村現代化,民國四十七年獲得菲律賓麥格賽賽獎。五十三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八歲。著有《中國教育原理》、《談學問》、《西潮》、《新潮》、《孟鄰文存》等。
印光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賜法名,求開示。此後印光法師頻頻至上海、蘇州、揚州等地校印經書。於一九一九年在上海會晤簡玉階兄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創始人),為之詳細解說淨土法門,簡氏兄弟乃從此發心皈依佛門淨土宗,以後又將其私宅南園施贈予上海佛教淨業社作基址,即是後來覺苑所在。自一九一八年以來,印光法師在上海校印淨土宗書近百種,印行數達十萬冊。一九三0年法師離開普陀山到蘇州報國寺閉關,又將經書流通處弘化社自滬遷蘇。一九三七年冬,蘇州淪陷,法師移居吳縣靈巖山寺。監院妙真和尚遵從大師指示,將靈巖山寺改建為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後兩年,《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行出...
紅尾伯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燕雀類伯勞科。臉部有黑色過眼帶,身體上部包括羽翼及尾端皆為紅褐色,腮喉部位則覆白毛,胸以下黃褐色,略有淺色橫紋。牠們在朝鮮半島和大陸北方繁殖,秋涼時南下,經過臺灣飛往菲律賓、南洋過冬。每年九月,紅尾伯勞大量聚集在恆春,停棲在顯著的高處休息,一時蔚為奇觀,是臺灣的過境候鳥。
海南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名。位於廣東省南部,處南海中,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面積三萬二千一百九十八平方公里。為大陸地區第一大島,南控南洋群島,形勢重要。也稱為「瓊州島」。
西沙群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島名。位於海南島東南約三百三十公里處,即東經一百二十度、北緯十度附近,是南海四大群島之一。地當南洋航線的要衝,是海防重地。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兩組島群的三十多個島嶼組成,其中永興島面積一點八五平方公里,是南海諸島的最大島嶼。
雞母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雞母珠屬,蔓性灌木。產臺灣中南部至泛熱帶。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八至十七對,稍長方形,前端有芒尖。秋季開粉紅或淡青紫色蝶形花。莢果橢圓形,種子深紅堅硬有光澤,臍部周圍有黑斑。為有毒植物。古人多用來象徵相思或愛情。也稱為「紅珠木」、「相思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