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貢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科舉制度中,由府州縣學推薦學行俱佳者,到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
王先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2~1917)字益吾,晚年號葵園老人,清末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致仕,歸掌書院,後加內閣學士銜。工古文詞,治經重考證,繼阮元之後,輯《續皇清經解》,又繼姚鼐編《續古文辭類纂》。著有《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等。
六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明、清時,國子監所設立的六個不同程度的學級。包括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志堂、廣業堂。《明史.卷七三.職官志二》:「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助教十五人。」《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前日監裡六堂合考,小弟又是一等第一。」
吳偉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09~1671)字駿公,號梅村,明末江蘇太倉人。官至少詹事,入清官國子監祭酒。工詩,尤長歌行紀事,號稱「詩史」。畫山水筆致清秀,與董其昌、王時敏等並稱為「畫中九友」。著有《梅村集》、《綏寇紀略》等書,及《秣陵秋》、《通天臺》等雜劇。
京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對某些高級官員的稱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國子監等的長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過了幾時,按察司陞了京堂,把他帶進京去。」
納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有捐納粟米得官或入國子監,後改用銀兩,以迄清末。《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列傳三.朱熹》:「訖事,奉乞依格推賞納粟人。」
章學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38~1801)字實齋,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縣)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精於史學,以纂修方志,名重於時。所著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史籍考》等。
廕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先世功勛、官職,而得入國子監修習學業者,稱為「廕監」。
字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法、筆勢。唐.薛存誠〈御題國子監門〉詩:「筆鋒迴明,字勢動乾坤。」宋.蘇軾〈書黁公詩後〉詩:「壁間餘清詩,字勢頗拔俗。」
監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官刻本名稱。凡國子監所刻印的書,統稱為「監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