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3.0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墳前的空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亡者挖掘墳的人。後比喻為由自身所培養出來取代自己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治祖。《晉書.卷五四.陸雲傳》:「修立碑,四時祠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似地契的玉片、石片或鉛片,主要防止有人侵占死者的地。另有一種券,載明隨葬衣物,也是死者的一種證明文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打墳以洩恨。《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蘇章》:「子胥雖云逃命,而見用強吳,憑闔廬之威,因輕悍之眾,雪怨舊郢,曾不終朝,而但鞭戮屍,以舒其憤,竟無手刃後主之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二.田單傳》:「燕軍盡掘壟,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死者生平刻在方形石塊上,埋於壙中。也作「埋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祭奠。《晉書.卷二○.禮志中》:「古無祭之禮。漢承秦,皆有園寢。」《清史稿.卷九三.禮志一二》:「士庶人喪禮,順治初年,定制,士、庶卒,用朱棺,櫬一層,鞍馬一。……一月殯,三月葬。祭紙幣、酒肴有定數。」
三篇誌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保羅.泰勒(Paul Taylor)於1956年改編他在1953年所創作的四篇誌銘。由保羅.泰勒舞團(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於紐約首演。音樂採自美國南方民間送葬曲、羅伯.羅森伯格(Rabert Rauschenberg)服裝設計。本舞是由五位舞者,從頭到腳蒙著黑色緊身衣服、手拿小鏡子,展現幽靈般卻又滑稽、詼諧的動作。此舞曾由泰勒舞團於1967年、1980年在臺灣演出。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林懷民《擦肩而過》1989、《保羅.泰勒舞團演出節目單》198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葬後三日重視其。唐.白居易〈答騎馬入空臺〉詩:「寂寞咸陽道,家人覆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