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7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女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七宿的第三宿,有四星,屬今寶瓶座。也稱為「寶」、「須女」、「女」。
尖言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言冷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與「熱」相對,冷冰冰的話,自然不熱情,這種話語,多帶有譏刺、嘲諷的意味。出現「冷言冷語」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禪師說:「把山門一關,寺裡頭住的都是自家人了,大家何必冷言冷語,暗地裡損人呢?」從最後一句話,可見冷言冷語有暗含譏刺、嘲笑的意味。這句成語有時會轉成「冷言酸語」、「冷言熱語」、「尖言冷語」,意思大約相似。
花唇巧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汪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 簡介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進士,調州(今浙江金華一帶)觀察推官,再改知宣州(今安徽宣城縣)教授。徽宗親制「居臣慶會閣詩」,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獨領風騷,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寶」。歷官著作佐郎,與王黼不和,提點江州太平觀,終不得用。北宋時官至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紹興元年,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今淅江吳興縣),擅長寫四六文,詔令制誥皆出自其手。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封新安郡侯,為官清廉,「通顯三...
巧舌花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格格不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格格不入」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其二(據《象山全集.卷五》引)女之行道經上饒,往往聞說其守令無狀,與臨川大不相遠。既而,聞景明劾罷上饒、南康二守,方喜今時監司乃能有此,差強人意。劉文潛作漕江西,光前絕後,至其帥湖、廣,乃遠不如在江西時,人才之難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舊聞先兄稱其議論,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實,而姦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權勢得以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見疑,忠言不入,護吏而疾民,陽若不任吏而實陰為所賣。姦猾之謀,無不得逞;賄賂所在,無不如志。聞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偽文詭辭、諂順乞憐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轉...
江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81~1762)字慎修,清安徽源人。博通古今,致力於十三經注疏,於三禮之功尤深。長於比勘,步算與聲韻亦精;休寧戴震之學,得力於永為多,世稱為「江戴」。著有《周禮疑義舉要》、《鄉黨圖考》、《古韻標準》等。
花嘴花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朱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85~1144)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宋徽州源人。少穎悟,日讀數千言,弱冠入太學。建炎初,議遣使問安兩宮,自獻於朝,為通問副使。入金見粘罕,邀說甚切,粘罕不聽,監禁弁,迫仕劉豫,朱弁守節不屈,和議成,後得歸。著有聘遊集、曲洧舊聞等。
顛撲不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