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決斷事情。《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南史.卷四四.齊武帝諸子列傳.竟陵文宣王子良》:「王融雖為身計,實安社稷,恨其不能斷事,以至於此。」
歷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稀疏不整齊的牙齒。東周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髮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
天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垂示的好預兆。《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光武謂官屬言:『王霸權變以濟事,亦天瑞也。』」
憤氣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也。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
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向的志願。《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傳》:「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也作「夙志」。
私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個人利害關係而引發的仇怨。《左傳.昭公五年》:「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曹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
衒材揚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炫耀才能,表現自己。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郎書〉:「亦何嘗獻策干時,高談王霸,衒材揚己,歷詆公卿?」也作「露才揚己」、「揚己露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羞愧、慚愧。《後漢書.卷二○.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還。」
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荀子》的篇名。記載聖王之制,以及王霸之辨。
能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才能之士。《荀子.王霸》:「其官職事業,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戰國策.魏策一》:「既為寡人勝強敵矣,又不遺賢者之後,不揜能士之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