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艾里克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缺乏自信,行動畏首畏尾33~6 主動對內疚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畏懼畏縮,缺乏自我價值感46~青春期 勤奮對自卑具有求學、做事、待人、接物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5青年期統合對角色混亂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追尋方向生活無目的感到徬徨6成年期親密對孤獨與人相處有親密感與社會疏離,感寂寞、孤獨7中年期愛心關懷對頹廢遲滯熱愛家庭關懷社會不關別人與社會8老年期完美無缺對悲觀沮喪隨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舊事,淒涼孤獨資料來源 張春心(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露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出畏縮的臉色。如:「國小學童初入學,露怯是難免的。」
2.因缺乏知識,致使舉止錯誤可笑,而顯現畏縮的臉色。如:「初次出國,不知異國習俗,經常發生露怯的事。」
偎風躲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遇事畏縮不前。《朱子語類輯略.卷七.總訓門人》:「遂至於凡事回互,揀一般偎風躲箭處立地,卻笑人慷慨奮發。」
奮勇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畏縮不前
蝟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畏縮
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挺立身軀。表示毫不畏縮,勇往直前。宋.蘇軾〈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此膽子益壯,挺身而進,毫不顧忌。」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視死若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結轍:車子的軌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5) 鼓:激勵、使振作。 (6) 王子城父: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惠公時大夫,善於領兵。
露尾藏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多隱諱,舉止畏縮的樣子。《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雖然句句的露尾藏頭,被你二人層層的尋根覓究,話也大概說明白了。」也作「藏頭露尾」。
抱頭縮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著頭,縮著脖子。形容人畏縮不前。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若是我老把勢展旗旛立馬停驂,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