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陣、接觸。如:「一向耳聞他精明過人,今天過招,果真名不虛傳。」
警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責偵察、探訪等工作的警務人員。[例]這部影片中的警探幹練精明,破案迅速,真令人佩服。
辦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理案件。如:「他辦案很精明。」《老殘遊記》第四回:「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只是手段太辣些!」
利析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桑弘羊、東郭咸陽、孔僅三位富商談到有關利益的事,就像分析秋毫般精細的計算。典出《史記.卷三○.平準書》。後用以形容理財極為精明
籠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超於其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上》:「王太尉曰:『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上,非凡識也,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歸。』」
矮小精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身材矮小而精明強悍的人。也作「短小精悍」、「精悍短小」。
珠沉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故事裡的寶珠,其實是代表道家所主張的道,它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來描述、捕捉,如果想要勉強得到,只會離道越來越遠。因此莊子藉著糊塗的象罔找到寶珠,比喻唯有離形去智,方能領悟真道。
風驚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吹草動」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引)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屬逢天暗,雲陰靉。失路傍徨,山林摧滯。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號姓姓(狌狌),獸名狒狒。忽示(尔)心驚,拔劍即行。〔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平王1>捉我,事未消寧〕,儻2>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3>,風吹草動,即便藏形〕。劍歌已了,更復前行。〔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
大發牢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停地抱怨。《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馮主事大發牢騷,說:『我們這位老師,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樓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明幹練,善於辦事的人。《宋史.卷二八○.張思鈞傳》:「思鈞起行伍,征討稍有功。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也作「嘍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