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纂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的樣子。《文選.潘岳.笙賦》:「詠園桃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唐.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石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石頭雕刻成的人像或獸像。《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阮孝緒傳》:「末年蔬食斷酒,其恆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補之,罄心敬禮,經一夜忽然完復。」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詩:「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也作「石象」。
魚玄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44?~871?)字幼微,一字蕙蘭,唐長安女子。喜讀書,有才思,補闕李億納為妾,及愛衰,遁為女冠於咸宜觀,後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戮。著有《詩集》一卷。
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隨順戒體,在身、語、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為。《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一中》:「戒行,謂方便修成,順本受體。」唐.李邕〈大照禪師塔銘〉:「心源久寂,戒行彌高。」
丹鳳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吹簫,引來鳳凰飛降城內,後來即以丹鳳城指京城。唐.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唐・常袞〈贈婕妤董氏墓誌銘〉:「丹鳳城外,黑龍水邊,嗚呼此地,永閉神仙。」
萍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於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咿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嘆息、吟詠聲。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等三學士〉詩:「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2)形容雞鳴聲。唐.柳宗元〈弔屈原文〉:「牝雞咿嚘兮,孤雄束咮。」(3)形容含糊不清的低語聲。唐.韓愈、孟郊、李翶〈遠遊聯句〉:「巴語相咿嚘,默誓去外俗。」
止持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中屬於防非止惡,行之則犯的戒,如五戒或比丘戒之類。《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四》:「禁防身口不造諸惡目之曰:『止』;止而無違,戒體光潔,順本所受,稱之曰:『持』。持由止成,號『止持戒』。」
疏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拘禮法。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又以為色取象恭,大賢所飫,朝造夕謁,大賢所倦,性頗疏野,竊又不能,是以有今茲之問。」
應天受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道,承受天命。多指帝王登基。《晉書.卷七九.謝安傳》:「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益壽奉璽紱。」唐.陳子昂〈為喬補闕慶武成殿表〉:「今陛下應天受命,括地登樞,先飛名於祕籙,終據圖於寶座。」也作「應天授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