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26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臭萬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遺臭萬年」。見「遺臭萬年」條。01.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一旦為此,若不早改圖,必且遺臭萬世!」02.明.謝肇淛《五雜組.卷一五.事部三》:「惟恐趨承之恐後,豈知其遺臭萬世乎!」 
強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強辯、嘴硬。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田忌,你是我手裡敗將,不早早受縛,還要強嘴哩!」《西遊記》第三○回:「你還強嘴哩!現拿住一個對頭在此,卻不是證見?」
萬世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載一時」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楚策四》1>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後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後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於齊,邵公奭封於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趙,踐4>亂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時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
後悔無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哀公六年》:「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事後懊悔,已來不及了。表示事情無法挽回。《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如不早圖,後悔無及。」《鏡花緣》第九七回:「只聽他說了一句『後悔無及』,早已氣斷身亡。」也作「後悔不及」、「後悔莫及」、「後悔何及」。
緣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何、因何。唐.孫元晏〈謝澹雲霞友〉詩:「緣何喚作雲霞友,卻恐雲霞未似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娘子病重,緣何不早來對我說?」
恨相知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知恨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知恨晚」原作「恨相知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西漢時灌夫與魏其侯的友誼。兩人不但相處愉快,在官場上也互相倚重,有一方失勢時,另一方就幫忙引薦,情同父子。所以「恨相知晚也」,表示兩人恨相知太晚。這樣深厚的情誼,終致後來個性剛直的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蚡,與其家人一起被問斬時,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也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遭來殺身之禍。今則多作「相知恨晚」,表示兩人遺憾相知不早
千歲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載一時」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楚策四》1>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後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後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於齊,邵公奭封於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趙,踐4>亂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時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
故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有的事物。《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千載一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載一時」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楚策四》1>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後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後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於齊,邵公奭封於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趙,踐4>亂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時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
日高三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已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表示時候已經不早了。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一齣:「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鏡花緣》第六七回:「誰知自從五更放了三十七砲,等到日高三丈,並未再添一砲,眼見得竟有八位要在孫山之外。」也作「日上三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