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塵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便說:「這首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
匪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檜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匪風,思周道也。」或以為當是檜人憂國思周之詩。首章二句為:「匪風發兮,匪車兮。」
百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提婆著,天親釋,鳩摩羅什譯。梵本二十三品,品五,合有百,故稱為「百論」。該書以空的哲理來批判異論,後成為三論宗所依據的三部主要論書之一。
讚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詠讚頌佛教三寶的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三:「又差二尼,能讚唄者,於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淨水。」《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齡傳》:「每災異,輒聚緇黃,讚唄于其間。」也作「唄唱」、「唄讚」。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句。」
福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德和智慧。隋.煬帝〈遣使入天台為智顗建功德願文〉:「設以辯才,千萬億,讚師福慧,終不能盡。」
見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見皇上。《西遊記》第一二回:「那法司正聚眾登壇,諷經誦,一聞有旨,隨下壇整衣,與魏徵同往見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後來高宗南渡稱帝,改號建炎。四年,忽有一女子詣闕自陳,稱是柔福公主,自虜中逃歸,特來見駕。」
沒把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根據、無把握。《俗語考原.沒把鼻》:「五燈會元:『大溈哲云:「月生二,東西南北沒把鼻。」』」
匹似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緊、無所謂。《董西廂》卷一:「盛說法,打匹似閑唵諢;正念佛作,把美令兒胡嘌。」也作「匹如閒」。
往生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全名《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世親著,北魏菩提流支譯,一卷。內容讚述阿彌陀佛淨土莊嚴,勸人修行往生,為淨土宗依據的基本論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