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73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法自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法自斃」原作「為法之敝」。據《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載,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治理國政,並接受變法主張,實施一連串改革,使得秦國逐漸走向富強,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由於商鞅執法非常嚴苛,得罪許多王親貴戚。孝公死後,惠公即位。惠公原本就對變法持反對意見,再加上公子虔等人對商鞅懷恨在心,密告他有謀反意圖,於是派遣官吏全力捉拿他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
轡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掌握大局的關鍵人物。漢.桓寬《鹽鐵論.刑德》:「執法者,國之轡銜。」
吐絲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吐絲作繭困縛自己。後比喻為自作自受。如:「你就別再自作聰明了,訂了一大堆根本做不到的規矩,到頭來還不只是吐絲自縛。」《景德傳燈錄.卷二九.誌公和尚十四科頌》:「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
高檯明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鏡高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星官名,屬太微垣。《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左執法東北一星曰謁者,主贊賓客也。」
面紅耳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假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冒充。[例]他因假冒執法人員到處行騙而遭逮捕。
逆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相反的方向進行。《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襄楷》:「今年歲星久守太微,逆行西至掖門,還切執法。」
自同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
化暗為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私下從事的行為,轉化為公然的行動。如:「由於執法不力,黑市交易有逐漸化暗為明的趨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