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水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細水長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細水長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論是做事或求學,人們通常會犯上兩個大毛病,一是躁進,一是懈怠。躁進則不從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穩,日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動搖。懈怠就是身體和精神的懶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後向諸比丘說法,勸他們修行時要持之以恆地精進,不可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懶散,要像細小的溪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淌流,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終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來「細水長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或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掩耳偷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日日夜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天每夜。形容時時刻刻、隨時。如:「與其日日夜夜空思妄想,倒不如付諸實際行動。」
七七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西南宛平縣舉行非法演習,藉口一名日軍失蹤,要求駐軍撤出宛平城被拒。是夜炮轟宛平城及蘆溝橋,國軍奮起抵抗。為八年抗戰的導火線。[例]七七事變後,日本妄想三月亡華,但我全國軍民奮勇抵抗,粉碎了日本人的夢想。 △蘆溝橋事變
毒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存於人心的貪欲妄想。唐.王維〈過香積寺〉詩:「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認賊為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盜賊當作兒子。比喻視妄想為真實。《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大方廣修多羅了義經.卷下》:「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守株伺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參見「守株待兔」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埶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
即景會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寫景物時,必須以親身體驗的感受融入字句間,方能適切表達出真感情。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僧敲月下門』,祇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
竊鈴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