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強詞昧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說:「佛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悌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大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順乎倫常天道。《漢書.卷四.文帝紀》:「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
不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遵行孝悌之道。對兄長不友愛、對長輩不恭順。《左傳.隱公元年》:「段不弟,故不言弟。」
破觚為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破除嚴刑峻法。《梁書.卷五三.良吏傳.陳吏部尚書姚察曰》:「梁興,破觚為圓,斲雕為樸,教民以孝悌,勸之以農桑。」也作「破觚為圜」。
遜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順。《漢書.卷四十四.淮南厲王劉長傳》:「厲王以此歸國,益恣,不用漢法,出入警蹕,稱制,自作法令,數上書不遜順。」《續漢書志.第二十四.百官志一》:「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
直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注解〕 (1) 典:掌管、治理。 (2) 倉卒:指「急促匆忙」的情況。 (3) 遽色:神色張皇。〔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華嶠《後漢書.卷一.劉寬》(據《北堂書鈔.卷七四.設官部二六.太守》引)
敷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敘文字。《晉書.卷五五.夏侯湛等傳.史臣曰》:「作誥敷文,流英聲於孝悌,旨深致遠,殊有大雅之風烈焉。」
疾聲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注解〕 (1) 典:掌管、治理。 (2) 倉卒:指「急促匆忙」的情況。 (3) 遽色:神色張皇。〔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華嶠《後漢書.卷一.劉寬》(據《北堂書鈔.卷七四.設官部二六.太守》引)
門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法。《晉書.卷九○.良吏傳.吳隱之傳》:「延之弟及子為郡縣者,常以廉慎為門法,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
風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範道德。《宋書.卷五.文帝紀》:「孝悌著於家邦,風猷宣於藩牧。」《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原夫存樹風猷,沒著徽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