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合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相思樹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二回羽狀複葉,羽片二至八對,小葉十至十二對,總葉柄基部具有一對由托葉所變成之直棘刺。頭狀花序,花鮮黃色,芳香。莢果略圓柱形。根煎服能解熱,治瘧疾、丹毒。樹皮煎服作收斂劑,治咳嗽。原產於南美。也稱為「番剌仔」、「牛角花」、「鴨皂樹」。
泗州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安徽淮北一帶的劇種。起初全為男演員,二十世紀起,女藝人逐漸出現。伴奏樂器為牛角梆子和土琵琶。唱詞的規格嚴謹、形式固定,可單獨唱,亦可聯唱。曲調自由,可因人而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泗州戲音樂變得活潑熱烈,男女都用自然聲,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聲。曲調具有清新流暢、活潑優美、閃板起唱和連續切分音等特點。參見「拉魂腔」條。
掠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木片、竹片或牛角製成的細齒梳子。也稱為「掠頭」。
吐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出打架比武的架勢。元.無名氏《獨牛角》第一折:「這一個吐架子先纏住手。」也作「吐門戶」、「做門戶」。
三觭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恐龍類。體長約三丈,其化石發現於北美洲及中國蒙古、山東之白堊紀地質系統中。有一骨板由頭後緣伸至肩甲,以保護頸部,頭上有角一對,形似牛角,頭前正中線上,另有一小角,故稱為「三觭龍」。
楅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另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漢.鄭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掠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木片、竹片或牛角製成的細齒梳子。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有幾個打踅客旅輩丟下些刷牙、掠頭。」也稱為「掠子」。
禁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法令管制的物品。如:「販售犀牛角、虎骨等禁品的人,將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馬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竹製吹奏樂器。管身有六個按音孔,上端承插一小竹管,管內有一方形簧片,下接牛角製的喇叭口。音色圓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