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2.0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琅邪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築琅邪臺,立石刻以紀功頌德。(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晉元帝為琅邪王時,曾避居此山,因以為名。也作「琅山」、「瑯山」。
絕類離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漦鄉侯。卒謚威。 (7)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8) 孟起:即馬超,為馬超之字。 (9) 黥:黥布(?∼西元前196),原名英布,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 黥,音ㄑ|ㄥˊ。 (10) ...
高懸秦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01.唐.于兢〈瑯忠懿王德政碑〉:「有典有則,為龍為光。高懸秦鏡,理道自靜。」 
超倫軼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漦鄉侯。卒謚威。 (7)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8) 孟起:即馬超,為馬超之字。 (9) 黥:黥布(?∼西元前196),原名英布,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 黥,音ㄑ|ㄥˊ。 (10) ...
王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字子淵,生卒年不詳,西漢蜀人。宣帝時,被徵入朝,上聖主得賢臣頌,遂為諫議大夫。所作有〈九懷〉、〈甘泉宮頌〉、〈洞簫賦〉、〈金馬碧雞文〉等。(2)(西元513?~576?)字子淵,南北朝琅(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人。歷仕梁及北周,文學與庾信齊名。
超類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漦鄉侯。卒謚威。 (7)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8) 孟起:即馬超,為馬超之字。 (9) 黥:黥布(?∼西元前196),原名英布,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 黥,音ㄑ|ㄥˊ。 (10) ...
水涸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落石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開布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2) 相國: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後沿為宰相的通稱。 (3) 儀軌:法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地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地。語本《淮南子.原道》:「以地為輿。」唐.熊曜〈琅臺觀日賦〉:「傾地輿而通水府,吸天蓋而駭長鯨。」
傅會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