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屬於跳科,可以容易觀察到其特化變大的一對前中眼。體色黑灰色,具有金屬光澤,為擬態成棘蟻的蟻,故稱為棘蟻,但其頭胸節癒合。與棘蟻不同的是,其胸腹間沒有棘刺。雄大顎較大,體長約0.6-0.8公分。本屬是小型的蜘,體長一般在0.5公分左右,從外表,體色花紋不容易進行種的鑑定,台灣約有10種以上,通常需要在顯微鏡下比對細為特徵,加上棲地行為的觀察,才能確定其種類。由於本種的外型及行為都模擬螞蟻,在野外遇到時常會誤以為是螞蟻,必須仔細觀察其腳的數量,蟻有四對腳,牠會把第一對腳抬起來,模擬成螞蟻的觸肢,只有三對腳行動。而且蟻與螞蟻不同的還有其尾部會產生一條拖曳絲,以及跳科特有的一對大前...
斜紋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體長約8~11 mm。背甲黃褐色,中央有兩條平行細縱紋,兩側綠褐色。此外,由前中眼至上顎毒牙基部還有一條黑色細線紋。眼睛排列方式非常特殊,二個前中眼最小排在最前方,其餘六眼約等大,排成六角形。胸板黃褐色。步足淺綠褐色,具有許多長刺。腹部長卵形,背面為黃褐色或紅褐色,兩側為黑褐色,具有二條黃白色斜紋。腹部腹面有一條黑褐色縱帶,其左右各有一條較細白色縱帶。雄體長約5~7mm,體色與雌相同,但腹部較細小,觸肢末端之觸肢器黑色,非常膨大。

 

【習性】   斜紋貓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以低海拔山區較為常見,常在葉面上徘徊覓食。

扁平網海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扁平網海膽、海錢、沙錢,英名Cake sand dollar。殼很薄,近於圓形,或不規則5角形,直徑約2至8公分,很像錢幣,故名。其步帶寬,反口面的各步帶的無孔帶稍高起,間步帶略凹下。大棘細短,呈絨毛狀,密生在殼面。殼表呈黑褐色、橘紅色、藍紫色、紅棕色或灰紫色,有的略帶黃綠色,顏色變化很大,死殼呈灰綠色至淡棕色。頂系小,稍微隆起,生殖孔4個。圍肛部在反口面殼的後部;從肛門到殼緣有一短凹槽,且在殼緣形成一深缺刻,肛門開口於體殼邊緣內凹處。口面輻溝明顯,無分枝,直至殼緣,並翻越殼緣伸達頂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生,不具莖葉。根發育良好,扁平,集生,綠色。花序短,直立,長達2 cm;花序軸有3-4朵花,每次1或2朵開放。花綠色;萼片約其一半長度連生成筒狀。

黃斑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5 ~ 8 mm。背甲黑褐色,有光澤。頭部隆起,頸溝明顯。胸板黑褐色。步足紅褐色至深褐色,脛節末端有黑色輪狀紋。腹部黑褐色,卵形,背面有三列黃白色縱斑。中列有三個斑,最前者為鮮明的大圓斑,之後有二個較小的菱形斑;側列之黃白斑前後相連成縱帶,並在中列之後左右列合併且延伸至尾端,其上還有二條細橫紋在尾端之前。腹面在絲疣前方有一對黃色圓斑。外雌器小,垂體呈半圓形。雄小形, 體長3 ~ 5 mm。全體黑褐色。腹部背面之黃白色 縱斑,中列有一個大圓斑,側列各有三個小圓斑較明顯。

【習性】   

廣布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
臺灣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9mm,背甲黃褐色,邊緣淡黑色,中窩及放射溝明顯,額部窄,額高約等於前側眼直徑。螯肢強壯、黃色,具棕色長毛,後牙堤齒3顆。下顎毛多,長約為下唇的3倍,兩下顎外緣接近平行。胸板突出,近圓形,具棕色短細毛。腹部長卵形,背面淡黃色,具心臟斑及淡黃色橫斑,腹部腹面淡黃色。步足淡黃色,有不明顯環紋,具刺。雄未知。
船形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種雌及雄體長約1.5 -2.5 mm。背甲淡黃褐色,背甲周圍和眼域至胸部的中央顏色較暗,以及具三對黑色斑點。步足黃色至黃褐色,有數個黑色的環斑。腹部淡黃色,上有白斑和黑斑。
橫帶人面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20~30 mm。背甲黑褐色被有白毛,中窩橫向,頸溝和放射溝明確,但無形似「人面」之斑紋。胸板黑褐色,前緣黃色,中央也有一條鮮黃色縱帶。腹部呈長橢圓形,背面黑褐色,具有五條寬的黃色橫帶。腹部腹面也是黑褐色,中央及兩側共有三條黃色縱帶及三個游離黃色圓斑,末端有一條寬闊的紅色橫帶並延伸至腹部側面。雄體長約7~10 mm,背甲黑褐色,頭部灰褐色,背甲兩側還有一條淡色縱紋。腹部背方淺褐色,中央為黑褐色,沿著心臟斑兩側直到腹部末端為乳白色縱帶,與雌明顯不同。

【習性】
橫帶人面蜘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以低海拔山...
茶色姬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10 ~ 13 mm。背甲赤褐色,帶有灰色毛。胸板暗褐色,中央有一條淡色縱帶。第I、II步足之腿節紅褐色,其餘各節和第II、IV步足全部為褐色,具有黑色輪狀紋。腹部卵形,背面有黑褐色長毛散生,體色變異大,由赤褐色、黃褐色、褐色、乃至深褐色,有的個體還具有黑色或白色的雜斑,排成三角形或葉狀。腹面在絲疣前方有一對黃色圓斑,另在胃外溝後緣也有一對黃斑。外雌器之垂體寬舌形,基部最寬向下逐漸變窄,末端鈍圓。雄體型較小,體長7 ~ 9 mm。背甲紅褐色,頭部具有白色斑紋,胸部兩側有時具有綠褐色大型斑紋。腹部背面有明顯葉狀斑。第I、II步足紅褐色,脛節、跗...
臺灣巴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體長約10mm。全身非常扁平,後中眼位於前側眼外方,使得第一眼列成為六眼,為本科蜘最大的特徵。頭胸部略呈半圓形,寬大於長。背甲黃褐色,眼域、頸溝和放射溝、以及放射溝之間為黑褐色。胸板淡黃褐色。步足黃褐色,上面具有黑褐色橫帶。各步足的脛節和蹠節下方具有成對的長棘。第I步足的脛節下方(內側)具有長棘7 對,蹠節下方有五對,明顯與臺灣產的另一種囊擬扁(Selenops bursarius)不同。腹部橢圓形,黃褐色,除了腹部前方兩側以及後端的寬橫帶為較大的黃褐色區域外,其餘部分具有黑褐色斑駁狀花紋。腹部腹面黃褐色。雄不明。

【習性】 廣泛分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