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80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兆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預兆、徵兆。《文選.左思.魏都賦》:「兆朕振古,萌柢疇昔。」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豈非琴樽遠契,必兆朕於佳辰。」也稱為「朕兆」。
萌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預兆。《晉書.卷五六.孫楚傳》:「此乃吉凶之萌兆,榮辱所由生也。」清.馬國翰〈春秋命歷序〉:「冥莖無形,濛鴻萌兆。」
前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事情未發生前根據預兆所作的理解。
夢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干斯》:「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夢見蛇。古代認為是生女孩的預兆。《幼學瓊林.卷二.老幼壽誕類》:「夢虺夢蛇,女子之祥。」
兆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亂的預兆。唐.陳鴻《東城老父傳》:「上生於乙酉雞辰,使人朝服鬥雞,兆亂於太平矣。」
祲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凶的預兆。《荀子.王制》:「相陰陽,占祲兆。」
敗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敗的預兆。如:「看他進場時的輕浮樣子,已現敗兆。」
兆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兆徵候。如:「世紀末的文化兆候,往往從宗教的盛行就可以看出來。」
發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示預兆。《儒林外史》第二回:「顧老相公知道是替他兒子發兆,方纔喜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