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嘆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感嘆的呼聲表露出強烈感情的句子。其語調特殊,音高的變化也往往比較大,而句末多使用驚嘆號。如「原來是你!」、「這件事太美了!」
望洋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洋興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
怎麼搞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發生原因不明的事情表示驚嘆或詢問的片語。常含譴責的意味。如:「原本已經說好的事情,怎麼搞的,又變卦了!」
手卷不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樓鑰《攻媿集.卷一○一.太府寺主簿周君墓誌銘》:「遂發憤進學,不半載,下筆成文,眾皆驚嘆。自爾手卷不釋,博貫經史。」
類推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驚人的記憶力,而在方位、作詩方法、臉孔的記憶方面,卻是平凡出奇;學童們可能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推理令人驚嘆,而在文法上的表現卻是平凡的;那些擅長於繪畫的人,卻拙於舞蹈。 關鍵字中文: 類推反應英文: Analogy reaction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80-8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乞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求。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先生為何如此驚嘆,必有其情,乞請知之。」
怎麼得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事件情況感到嚴重的驚嘆語。如:「這麼小的孩子就會說謊,將來長大怎麼得了!」
南無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嘆詞。即哎呀或天哪。《金瓶梅》第四五回:「我的南無耶!那裡尋本兒利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