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彩百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鹿尊帶唇口,略侈,短直頸,緩弧肩,碩腹,腹略內收,平底。器身通體以五彩技法裝飾,器物口沿飾青線兩道,頸部裝飾以間替出現的折枝朵花及桃實紋。肩部繪青花雲紋,並垂飾有褐、綠二色相間的飄帶紋。中央主紋於岩石、草叢、林木與雲朵之間,繪滿五彩群鹿八十九頭。近足底處並加飾有或為土地的圖案紋一周,紅綠相映。罐底露胎,僅在中間凹陷處上釉,並以青花書「大明萬曆年製」六字二行雙圈楷書款。   明代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頗負盛名,「五彩」是在白瓷上以紅、綠、黃、褐、紫等釉料描繪圖案,再經低溫燒成的作品。五彩的「五」並非特定或具體的五個顏色,而是多數色彩的統稱。這件五彩百鹿尊,胎骨厚重,器型端整,釉彩用色繽紛絢麗,紋飾佈局滿佈全身,繪畫用筆直率樸拙,主題蘊涵吉祥寓意,是院藏五彩瓷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五彩瓷器在明代嘉靖、萬曆時期燒造極盛,因燒造工藝繁複,大型器皿尤其顯得珍貴,如本件之形制規模及裝飾紋樣者則更是稀罕難得,院藏亦僅此一件。
鹿港龍山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中部有名的古蹟。是開臺最早的佛寺。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創建年代約於清乾隆四十一年(西元1776)。建材全由泉州運來,格式亦仿泉州開元寺,規模宏偉,氣象古樸、莊嚴,為臺灣古剎之首。供奉的主神是觀世音菩薩,為銅鑄的金身。本寺因深具泉州建築藝術價值,受建築及美術界的重視,現列為一級古蹟。
鹿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鹿鳴〕為〔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云:「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其心矣。」朱熹〔詩集傳〕也稱:「此燕饗賓客之詩。」〔鹿鳴〕分為三章,皆為典禮。鹿為一種合群的動物,在野外覓得美食,必呼朋引伴一起享用,詩人見鹿鳴群食,而譜下君臣共宴之詩歌。
  從詩文中可以感受到一片樂聲:「鼓瑟吹笙、吹笙鼓簧、鼓瑟鼓琴」,君臣之間和樂融融的景象。此外,尚可得到一些啟示:
  1.君待臣以誠,臣待君以忠:第一章描述國君設宴款待群臣,備美酒佳餚,奏樂助興,並餽贈禮物,待臣如賓。臣子必有所感,提出好的建言作為回饋,以供施政的參考。
 ...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紂儲聚財寶的府庫。在今河南省淇縣。《書經.武成》:「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管子.版法解》:「決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
鹿(山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rvus unicolor (Kerr, 1792)
背部暗褐色,臀部與尾部腹面為白色,奔跑時尾巴揚起,有訊號功能;毛短而密,耳大而圓,喉部中央有一無毛的圓形腺體區域;雄鹿頸部和前胸有鬃毛,角大而結實,1歲時不分叉,2歲以後開始分叉,最後形成3叉,長度可達100公分;頭軀幹長162~246公分,尾長25~30公分,肩高102~160公分,體重109½ž260公斤,雄鹿體型較雌鹿大;水鹿體型較梅花鹿大,為台灣最大鹿科動物。
印度到中國大陸東南部、斯里蘭卡、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和附近島嶼、海南島、台灣。
棲地多樣,但一般較喜雜林,會出現在海平面到海拔3,700公尺的山區森林斜坡上,可能隨季節有垂直遷移的情形,晨昏或夜間活動為主,白天休息,食物包括植物芽、葉、草、漿果、落果等,一般單獨或成2~3隻小群活動,小群通常由雌鹿和小鹿組成,族群密度因地而異,曾有每平方公里0.8~8隻的記錄:9~1月是主要交配季,小鹿在2~6月出生,一胎通常1仔,懷孕期約8個月,雌鹿在出生後第二年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26年5個月。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有狩獵壓力,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鹿科(Family Cerervidae)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byrousa babyrussa (Linnaeus, 1758)
皮粗而鬆垂、灰褐色,灰白到黃的短毛稀疏,腹部與四肢內側顏色更淺,上獠牙穿過鼻吻並向後彎,接近額頭,用於防禦,以纏住對手的下獠牙,下獠牙則為攻擊用;頭軀幹長87.5~106.5公分,尾長27.5~32公分,肩高65~80公分,體重可達100公斤。
蘇拉威西與附近島嶼。
喜居潮濕森林、藤叢、河岸或湖邊,能跑、擅泳、喜泥浴,可游過海域到其他小島,聽覺與嗅覺佳,不拱土,可能以落果、落葉為食,成小群聚居,雌豬一年生 2胎,發情週期28~42天,懷孕期155~158天,一胎1~2仔,小豬在年初出生,身上沒有條紋,較早熟,10天即可吃固體食物,5~10個月性成熟,但野外個體通常1歲以後才會生殖,圈養下壽命可達24年。由於分布侷限,島上住民經常捕殺做為食物,加上棲地破壞,鹿豬數量已經很少,現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豬科(Family Suidae)
覆蕉尋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把真實的事情看作夢幻。參見「覆鹿尋蕉」條。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式四合院,東西向房屋和南北向房屋連接轉角的地方。《紅樓夢》第三回:「上房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也作「盝頂」。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訥孫(Nelson Ikon Wu,1919年6月9日-2002年3月19日),福建閩侯人,著名東方藝術史學者、作家,筆名鹿橋。1919年出生於北京,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54年獲耶魯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曾任西南聯大助教、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教授、耶魯大學教授、華盛頓大學教授,1984年以優異講座教授自華盛頓大學退休,1997年獲美中西區華人學術研討會特別頒贈「傑出學人獎」。[1]會取鹿橋為筆名最初是因為「深山樵子」之義取為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屬風流踊中獅子舞的一種。舞者頂戴鹿頭,布幔從臉部垂到胸部,腳穿草鞋,腹部掛著太鼓或羯鼓,通常以八人或十二人為一組跳舞。在盆會或祭典時在寺社內或各戶庭中繞行、跳躍,自己一邊以兩手拍打太鼓,一面歌唱跳舞。《鹿舞》分佈在宮城及岩手兩縣,演出的形態與一人演出的《獅子踊》是相同的。愛媛縣宇和島有《八鹿踊》,也有《七鹿踊》、《六鹿踊》,雖然鹿頭不同,但都是同一系統的舞蹈。宮城縣栗原郡的《八鹿踊》始於慶長年間(1596-1615),傳說伊達政公狩獵時,發現狂舞的鹿群,一時忘了射獵,也加入鹿群跳舞,此後便有此舞產生。在岩手縣內各地區的《鹿踊》,無論打扮、演出內容,均有差異。裝扮成鹿在宴席上...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