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斑蜾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黃斑雙刺蜾蠃,別名為黃斑蜾蠃、橢圓啄蜾蠃。本種體長7~10mm。身體粗短,體色黑色有黃斑。臉部唇基黑色,基部有黃橫紋;觸角鞭節黑色,柄節黃色,頭頂黑色。前胸黃色,中胸側面有一個黃圓斑,小盾片黃色,或僅有一對小黃斑,後胸有一對黃色突起,前伸腹節兩側有大型寬縱斑。足黃色,後足腿節內側黑色。腹部鐘狀,第1節約與胸部同寬,第2節略寬於胸部;第1~4節末端有黃圈,第1節黃圈在側面擴大呈圓形,第2節黃圈最寬,兩側有時有黃圓斑,第5、6末端有小黃斑
黃斑舟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2-25mm;雄蟲觸角雙櫛齒狀,櫛齒向端部長度漸減,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前翅褐膚色;胸部背方毛束向中央集中並方向朝;前翅稍寬,前緣近亞頂區外彎,頂角突出,外緣向外彎,內緣亞基部鱗片向外突出,翅身於內緣亞基部黃色不規則斑塊,由此內緣近斑塊外側延伸一條深褐色弧線向頂角;後翅色調稍淡於前翅者。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黃斑櫛眼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1;臀鰭:Ⅰ, 11;胸鰭:18~20。縱列鱗 48~56。背鰭前鱗0。體延長,前呈圓筒型,後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7~5.5倍;為頭長的3.1~3.45倍。頭部具6個感覺孔;頰部凸出,具2條水平狀的感覺乳突線,無垂直或放射線狀的感覺乳突線。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高,第一、第二鰭棘延長,長度約與頭長等長;尾鰭長圓形,而中央部位末端內凹,形成兩個尖突;兩腹鰭癒合,但基部無膜蓋,故不形成吸盤狀,末端可延長至肛門位置。體呈淺棕色。眼的前方各有1條細長條紋,伸達吻端;頭部有3條明亮斜紋;吻背有V型條紋;背側、體側、項部、鰓蓋部均散具許多深褐色小點及圓斑,腹側有一列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金子或向日葵的顏色。三原色之一。如:「米黃」、「杏黃」、「鵝黃」。
指某些黃顏色的東西。如:「蛋黃」、「蟹黃」。
變成黃褐色而枯萎。如:「啊!樹葉都黃了。」
內容與色情有關的。如:「黃色書刊」、「這個笑話太黃了。」
黃帝的簡稱。如:「黃老之術」、「炎黃子孫」。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色的點或花紋。如:「斑點」、「斑馬」、「雀斑」。
斑斕:燦爛多彩的樣子。如:「色彩斑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鼉科。長約二公尺餘,背部暗褐色,有六橫列角質鱗,具黃斑和黃條。腹面灰色,有黃灰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四足,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趾具蹼,穴居於池沼底部,以魚、蛙、鳥、鼠為食。為大陸地區特產動物,分布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帶。皮可製鼓。也稱為「鼉龍」、「靈鼉」、「豬婆龍」、「揚子鱷」。
大冠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頸及體背面暗褐色;翼上覆羽及肩羽有白色細斑點;尾羽黑褐色,中段有白色橫帶;腹面底色為茶褐色,有褐色細黃斑,腹部以下有白色圓斑;飛行時,翼下飛羽黑褐色,有明顯的白色寬橫帶;尾羽之白色橫帶極為醒目;嘴黑色,蠟膜和腳黃色。亞成鳥身體羽色較淡,頭部較白;飛行時翼下密佈橫紋。 生態習性大冠鷲棲息於中、低海拔之闊葉森林,常於空中盤旋,也常停棲在展望良好的樹枝或電線上定點守候。以蛇、蜥蜴、鼠類為捕食對象,有時也會捕食螃蟹。在台灣為特有亞種之族群,為中低海拔常見之留鳥。<註1>常單獨或小群活動,領域性並不強,不怕人。保育等級...
顏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水晶體折射後在視網膜上成像。視網膜由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組成,且分布不均。視網膜中心有一凹斑,稱為黃斑,此處全是錐形細,離黃斑越遠,錐狀細胞比例越小。桿狀細胞主要用來感光,其靈敏度約是錐狀細胞的500倍,而錐狀細胞主要產生色視覺,觀察物體的顏色主要靠黃斑和其附近的錐狀細胞。2. 錐狀細胞有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含一種色素,分別對應三種原色,對光進行選擇吸收,透過神經將資訊送到大...
紅山椒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頸灰白色,胸部以下都是橙紅色;另飛行時,翼有橙紅色粗大翼帶。雌鳥 - 體背面大致為鼠灰色;翼黑色帶黃斑;腰至尾上腹羽橄黃色;尾羽黃色、中央兩根及基部黑色;頰及頸側鼠灰色,喉至前頸灰白色,胸以下黃色。雄鳥之亞成鳥大致與雌成鳥相似,但腰部略帶橙紅色。嘴和腳皆為黑色。 習性主要棲息與海拔六百至兩千五百公尺的森林環境中,常與小剪尾成群活動,有時可多達五至六十隻成群在樹冠層飛翔。昆蟲是他們的主食,會在樹枝的末梢空中定點鼓翼飛啄葉上的昆蟲,在台灣為中低海拔常見的留鳥。 別名由來羽色艷麗的紅山椒鳥在台灣早期被稱之為"五色鳥",偶爾會...
布袋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徑3至5公分,花序長約12至15公分花莖及花被:花莖粗大且直立;花瓣及花萼各3枚,其中1枚花瓣中央有黃斑,紫色更濃雄蕊及柱頭:花絲彎曲有腺毛,雄蕊3長3短共6枚;花柱著生腺毛果實型態:果實成熟時彎曲下垂 <註1> 外來植物布袋蓮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在全世界熱帶地區淡水水域均有分佈;一八九八年首次引進台灣,當時是作為水生觀賞植物使用。但近年來因繁殖太快、阻塞河川出口,已成世界公認的危害水域水生植物。<註2> 驚人的繁殖力每每在湖泊或水田附近看見少數的布袋蓮,過陣子如沒有人為破壞的狀況下,定會見到布袋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