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1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哀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痛哀傷或淒厲的鳴叫。《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獑胡豰蛫,棲息乎其間,長嘯哀鳴,翩幡互經。」
悲悲戚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傷哀痛的樣子。《紅樓夢》第二六回:「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海上花列傳》第六二回:「想到此際,悲悲戚戚,慘慘悽悽,一股怨氣沖上喉嚨,再也捺不下,掩不住。」
心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哀傷到了極點。如:「看到颱風災區的慘狀,令人心碎。」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涕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涕、眼淚一起流下,形容非常傷心。如:「聽到好友車禍而亡的消息,她不禁涕淚俱下,哀傷不已。」
銜哀致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著哀傷表達誠敬之心。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哀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哀傷而歌。《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六》:「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不疾而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病呻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呻吟」是病痛或哀傷所發出的聲音。有病呻吟是正常,如果沒有生病也在那兒哼哼唉唉,就有點無端憂戚或妄發牢騷了。宋代辛棄疾有一闕〈臨江仙〉詞,說自己年華老去,似乎沒啥用處了,所以老天要自己隱居於山林中。但是回想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命歷程,曾有許多歡樂卻換來今日的歎息,就警覺自己竟然無病也在呻吟。這是「無病呻吟」的原義。這句成語比較常用的是它的引申義。因為是無病呻吟,所以就有矯揉做作的意思,常用來比喻作品缺少真感情,矯揉造作,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或譏諷人裝腔作勢。此成語也作「不病而呻吟」。例如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三談到漢代蔡琰所作的〈胡笳〉詩,雖然不合楚...
陰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戲曲音樂和民間音樂的腔調。在西北地區的秦腔、碗碗腔、隴東道情等戲曲和民間音樂中廣泛使用。用以表現悲憤、哀傷的情感。
傷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悼念。《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三國演義》第五三回:「孫權聞慈死,傷悼不已,命厚葬於南徐北固山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