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59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揮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故可知,王璘確實是有出口成章、下筆千言的才情。後來「一揮而就」這句成語,就從《摭言》中「縱筆一揮,斯復十餘篇矣」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後則不限於寫作文章,可泛用於書畫方面。
虎略龍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韜,指《三略》、《六韜》,均為古代的兵書。虎略龍韜比喻為作戰用兵的謀略。《孤本元明雜劇.飛刀對箭.第一折》:「我胸中虎略龍韜,看殺氣陣雲高,蕩征塵土雨瀟瀟。」明.陸采《明珠記》第九齣:「虎略龍韜,施展正在今日。」
車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出巡時乘坐的馬車。後亦用為天子的代稱。《文選.鮑照.數詩》:「二年從車駕,齋祭甘泉宮。」《三國演義》第三回:「車駕行不到數里,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百官失色,帝亦大驚。」
播土揚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土飛揚。《西遊記》第三一回:「若在城上廝殺,必要噴雲噯霧,播土揚塵,驚擾那朝廷與多官黎庶,俱不安也。」《精忠岳傳》第七七回:「直殺得播土揚塵日光寒,攪海翻江雲色變。」
清塵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塵,飛揚的塵土,指他人;濁水,汙濁的水流,指自己。「清塵濁水」語本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比喻人相隔絕,聚會無期。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二.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步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顯貴者出遊時,於道旁設下遮蔽風寒塵土或禁人窺視的帳幕,長者可達數十里。《晉書.卷三三.石苞傳》:「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張景仁傳》:「景仁多疾,帝每遣徐之範等療之。……車駕或有行幸,在道宿處,每送步障,為遮風寒。」
囂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喧鬧多塵土。《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清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塵,行路揚起的塵土。「清塵」為對尊貴者的敬稱。《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晉.盧諶〈與司空劉琨書〉:「自奉清塵,于今五稔。」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長與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傳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秋」一詞,其實早見於漢代李陵〈與蘇武〉詩中,詩云:「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此處「千秋」一詞意指「時間久遠」,爾後才又衍申出「可長久存在」的含意。後來「各有千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各有長處和特色,或各有其長期存在的價值。
筆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尖、筆端。唐.杜牧〈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