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轉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圓滑婉轉,收放自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轉丸騁其巧辭,飛鉗伏其精術。」唐.杜甫〈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詩:「應對如轉丸,疏通略文字。」
手頭不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邊缺錢的婉轉說法。《孽海花》第五回:「那東西混帳極了!兄弟不過一時手頭不便,欠了他幾個臭錢。」
索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39~303)字幼安,晉敦煌人。武帝時舉賢良方正;惠帝時,平西戎及討趙王倫、孫秀有功,官至後將軍。博通經史,見識深遠,尤擅長草書,婉轉屈致,有「銀鉤蠆尾」之稱。著有《五行三統正驗論》、《索子》、《晉詩》等。
拉魂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劇的唱腔。二百年前由流行於江蘇北部海州一帶的太平歌、獵戶腔發展而成。因女腔多在句末尾音用假聲作七度向高音翻轉,而有拉後腔、拉呼腔之稱,後再訛傳為拉魂腔。曲調婉轉動聽,唱腔為板腔體。主要伴奏樂器為板弦、二胡、大胡、笛子、哨吶和打擊樂器等。其後流傳各地演變為泗州戲、淮海戲、柳琴戲。此三劇的傳統劇目和主要唱腔都相同,演唱方式也相似。
鐵片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起源於山東省的大鼓書。樂器除書鼓外,另用兩枚農具犁鏵擊拍,後改用鐵綽板,並以三弦、四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對唱,二三人伴󱎑。唱詞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說有唱。曲調纏綿婉轉。也稱為「梨花大鼓」、「犁鏵大鼓」、「鐵板大鼓」、「山東大鼓」。
淺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婉轉含蓄。如:「你的措辭刻薄淺露,難怪會得罪人。」
塞上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是一首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最早見於李芳園根據華秋蘋《琵琶譜》中的五首獨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臺〉、〈訴怨〉等,綜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曲調婉轉細膩,以左手推、拉、揉、吟等技法,來描繪痛苦和哀怨的情緒。
崑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碗碗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陝西華縣、大荔等地區的劇種。由皮影戲發展而成。唱腔婉轉柔和,樂器有二弦、月琴、胡琴、碗碗、大鑼、嗩吶等。因其以碗碗為主要擊節樂器,故稱為「碗碗腔」。
酥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身酸麻而昏倒。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休道衝動那廝,這一會兒連小閒也酥倒了。」《紅樓夢》第二五回:「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