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2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毛錐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筆的別稱。因筆毫束紮如錐形而得名。《新五代史.卷三○.漢臣傳.史弘肇》:「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運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筆字,利用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以操縱筆鋒,使筆毫平鋪紙上。
開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啟用新毛筆。如:「新春開筆,討個吉利。」
軟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羊毫、雞毫或幼兒的胎毛製成的毛筆。筆性柔軟,含墨量足,運筆時出墨速度較慢,但筆鋒不易表現。也稱為「柔毫」。
朱砂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筆沾朱砂所畫成的神符。舊日的迷信思想,以為吃下朱砂符,便有神鬼庇佑,刀槍不入。
毛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用的紙。產於福建省將樂縣及江西省泰和縣等地。以竹纖維製成,質細嫩,面平滑,微帶淡黃色;毛筆書寫,著墨即顯;木版印刷,纖微畢現。相傳明代毛氏汲古閣印書,即定製此種紙,故稱為「毛邊紙」。簡稱為「毛邊」。
正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運筆方式。使用毛筆書寫時,無論如何運轉,筆鋒保持在筆畫的中間。也稱為「中鋒」。
毫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筆和竹帛。指書寫工具。南朝宋.鮑照〈從登香爐峰〉詩:「慚無獻賦才,洗汙奉毫帛。」
霜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毛筆。因筆毛白色如霜,故稱為「霜毫」。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牋打稿兒,原來他染霜毫不構思。」
侯馬盟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山西侯馬出土的盟誓書。據考訂,製作時間約當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間。盟詞用毛筆寫在玉石上,大部分為朱書,少數用墨書。結體方扁,用筆生動老練;起筆多取側勢,筆處多尖筆出鋒,變化多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