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8.6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名譽的事情。如:「近來接二連三的政治醜,引起輿論大譁。」
見所未見,所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揚雄《法言.淵騫》:「日所不,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矣。」指從來沒有見過和聽過的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五.南粵傳》:「又風老夫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風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聽到和眼睛所看到的事。比喻知識。《呂氏春秋.任數》:「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識甚闕,其所以見甚淺,以淺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萬民,其說固不行。」
到氣味。如:「見一股焦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趣可笑的時事或傳。如:「他所經之處,趣頻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稀奇怪異的事情。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求天下奇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遠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名聲響亮,眾人皆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繇此遠近名,都稱他做法師。」
雷失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三國蜀主劉備進食時,聽到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大吃一驚,筷子遂掉落地上,此時正逢雷雨,劉備乃託言是因打雷受到驚嚇。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注引《華陽國志》。後比喻利用巧言掩飾真情。
置若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置若罔」。見「置若罔」條。01.清.陳確〈雒蜀論〉:「子瞻憤中訕詆,不為無過,然是口語之傷,非有不解之仇,置若勿可也。」
異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處理歷史材料,分為所見之世、所之世、所傳之世,依此三世遠近而有不同的措辭。對於年代久遠,由傳而得知的事,記載得比較簡略,稱為「傳異辭」。《公羊傳.隱公元年》:「何以不曰?遠也。所見異辭,所異辭,所傳異辭。」漢.何休.解詁:「所見者,謂昭、定、哀已與父時事也。所者,謂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者,謂隱、桓、莊、閔、僖、高祖、曾祖時世也。」後泛稱歧異不一的傳述言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