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蘇秦落拓,後獲太公陰符之謀,發憤苦讀,夜讀欲睡,引刺股。見《戰國策.秦策一》。後用以比喻勤學苦讀。
線軌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體問題(參見 two-body problem)之運動軌跡可由圓體之切面來表示,此種軌跡稱為圓線軌道。依其幾何形狀及偏心率(參見 eccentricity)可區分為:(1)橢圓軌道(參見 elliptic orbit),0≦偏心率<1;圓周(參見 circular orbit)為此類型之特殊例子,其偏心率為零。(2)拋物線軌道(參見 parabolic orbit),偏心率=1。(3)雙曲線軌道(參見 hyperbolic orbit),偏心率>1。
  這種軌道常見於天文學(參見 Astronomy)以及太空動力學(參見Astrodynamics)中,用以描述因萬有引力新...
偏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飛機上量測飛行偏航方向的一種裝置,由面上下及左右的壓力差值可算出其偏航的方向。令其中四個壓力孔測得之壓力分別為P1,P2,P3及P4,則
  
  式中q為飛行之動態壓力;α為攻角;β為側滑角;F及G分別為攻角及側滑角之校驗函數。由量得之壓力值配合校驗函數可算得飛機之攻角及側滑角,故可測得偏航方向。
條紋體糯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適當延長呈長圓柱兩端較窄的紡錘狀,尾部側扁,身體及奇鰭橫跨約12-14個暗色帶,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6.0-23.0及16.6-27.6倍;肛門靠近全長中點,肛門前長佔全長肛門前長肛門前長佔全長的42-46 %;尾長無特別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肛門前長的1.2-1.3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退化,較背鰭及臀鰭的鰭條短;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之前;奇鰭具有較寬且明顯的黑色邊緣,鰭條不分節;胸鰭發達,位於體高中點,胸鰭為乳黃色半透明,靠近基部1/2處為暗色,基部上緣約與眼睛垂直中點等高;鰓孔為淡色,幾乎呈垂直線狀,且恰好位於身體側邊中點之下,其上緣與胸鰭基部上端1/4處...
三角;三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面為三角形的[體]稱為三角,也稱三稜或四面體。
紋頭齒喉盤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nidens laticephalus (Tanaka, 1909)
體延長;頭縱扁;腹鰭合成吸盤;體紅褐色,具有不規則白紋;魚體小,體長僅達5公分
南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
棲息沿岸潮間帶的岩礁區,癒合成吸盤狀的腹鰭,使魚體可以固著在岩石上而不被海波衝走。
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喉盤魚亞目(Suborder Gobieso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喉盤魚科或姥姥魚科(Family Gobiesocidae)
形排序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形的資料構造法執行排序,形資料結構是一種具子堆頂為該子堆的最小數特性的二元樹。
修正多圓投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投影法之基本原理為利用普通圓投影法實施多面體投影。係法國地圖學家拉勒曼氏(M.Ch.Lallemand)首先提出,經1909年在英國倫敦召開之國際製圖會議選定作為繪製國際百萬分之一世界輿圖投影法。故又稱拉勒曼投影。改良多圓投影或國際百萬分之一事界輿圖投影,是一種任意任性質之投影法。1962年起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製圖處在前西德首都波昂舉行國際輿圖技術會議,決定改用蘭伯特正形圓投影繪製國際百萬分之一世界輿圖,同時世界各國不再利用本投影法製作輿圖。
赭色副頭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赭色副頭葉蟬Paraonukia ochra 體色為淡棕色;複眼棕色,在每個單眼周圍有兩個紅色斑點;頭頂前方具一黑色斑紋;顏面在頭楯邊緣具兩對黑色斑點;前胸背板中央和後方區域為黑色;前翅黃棕色,爪脈區為金黃色。本種與 P. keitonis Ishihara之差異在於身體的顏色,前胸背板的黑色斑紋,陰莖柄和腹面突起之相對長度不同。截至目前為止,本種之寄主植物及相關生物學資料仍未知。本種敘述引用黃坤煒 (1992) 之文獻。
砂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河流從山區匯入主流後,由於河道斷面突然變寬,砂礫、泥砂因速度或坡度之減緩而大量沈積下來,形成扇形或狀之砂礫(扇)。有些學者認為狀之規模應較扇形者小;但有些學者則不以為然。
  砂礫之規模因乾旱地區與濕潤地區之不同而有不同,乾旱地區之河流逕流量較小,所挾帶之泥砂量有限,因此所形成砂礫之範圍不大。一般水流在面上不是成片狀漫流,便是分數股下泄。當原來之溝槽淤高以後,又會向低處轉移,或沖出另一新槽。
  濕潤地區之河流,水流流量充沛,所挾帶之泥砂量較大,因此其規模亦較乾旱地區者大。一般靠砂礫頂端處之流速大、擺幅小;靠砂礫底部附近區域,因水流分散、擺幅較大,流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