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蜩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局紛亂,擾攘不寧。參見「蜩螗沸羹」條。如:「國事蜩沸」。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雖復百魔蜩沸,聽鼓而懷音。」
累卵之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 (2) 曹:周武王的弟弟振的封國。都陶丘,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四里。春秋末期被宋國吞併。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參考資料〕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鬥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火如荼」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吳語》吳王1>昏乃戒2>,令秣馬食士3>。夜中,乃令服兵擐甲4>,係馬舌5>,出火灶6>,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7>。行頭皆官師8>,擁拱稽9>,建肥胡10>,奉文犀之渠11>。十行一嬖大夫12>,建旌提鼓13>,挾經秉枹14>。十旌15>一將軍,載常建鼓16>,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17>,皆白裳18>、白旂19>、素甲、白羽之矰20>,望之如荼。王親秉鉞21>,載白旗以中陳而立22>。左軍23>亦如之,皆赤裳、赤旟24>、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
空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虛有其表」。見「虛有其表」條。01.清.沈起鳳《諧.卷三.鏡戲》:「僕以君有膽力,故來一窺梗概,不謂空有其表,直一無膽懦夫耳!」 
危於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 (2) 曹:周武王的弟弟振的封國。都陶丘,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四里。春秋末期被宋國吞併。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參考資料〕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鬥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誠」Sincerity無怠謂之「勤」Diligence無華謂之「樸」Simplicity 校徽鐘造形(中央):「」是一種手搖發音大鈴,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所用。孔子曾被比喻為「木」,所以「」也代表教育工作者,亦為師範教育的傳統象徵。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振動。《國語.吳語》:「被甲帶劍,挺鈹搢。」三國吳.韋昭.注:「挺,拔也;搢,振也。」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民國95年8月,參與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民國95年9月,楊樹林老師獲2006年師獎。 •民國96年1月,設置中山區第一間數位攝影棚。 •民國96年5月,進行校園優質化工程。 •民國96年8月,新增體育實驗班二班,合計四班。•民國96年9月,邱祺霈老師獲2007年師獎 •民國96年9月,李校長柏佳榮獲教育部校長卓越領導獎。•民國97年6月,本校榮獲臺北市97年度優質學校評選「校長領導」獎向度獎項。•民國97年8月,開始辦理教學...
危如壘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 (2) 曹:周武王的弟弟振的封國。都陶丘,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四里。春秋末期被宋國吞併。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參考資料〕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鬥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
豐子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的注意。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愷回到杭州定居。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後來豐子愷一直住在上海。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長女豐一吟協助。196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