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腎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種腎臟發炎病症的統稱。其中以血管球性腎炎最為常見,分為急性血管球性腎炎與慢性血管球性腎炎兩種。前者大部分發生於小孩,症狀有血尿、蛋白尿、水腫、血壓高、發燒、頭痛、嘔等,目前尚無特別的治療法;後者多發生於成年人,由於症狀輕微,又屬漸行性破壞,得病時常不自知,導致難以治癒,甚至引發尿毒症等。
行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屏風一類的物品,可以隨地移置。《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宗少文傳》:「測善畫,自圖阮籍遇蘇門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陽羨書生》:「女子口一錦行障,書生仍留女子共臥。」
抱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煙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也稱為「鮑老」。
吏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韓國由漢字組成的一套音節符號。七世紀時為韓國僧人所創。也作「吏道」、「吏」。
情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述情愛的詩歌。如:「他寫了一首情詩,向她露深藏已久的愛意。」
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呼能表演魔術的人。《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獻樂及幻人,能火、自支解。」《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拂菻傳》:「多幻人,能發火於顏,手為江湖,口幡眊舉,足墮玉珠。」也稱為「幻民」、「幻師」。
胃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胃黏膜發炎的病症。多因暴飲暴食、飲食不衛生或傳染病等引起。可分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患者有噁心、嘔、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姿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容嫵媚悅人。《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四》:「流盼發姿媚,言笑芬芳。」
老牛箍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牛嘴箍起來就不能把吞下去的東西出來再嚼。比喻吞沒別人的財物。《金瓶梅》第六七回:「只怕他老牛箍嘴箍了去,卻不難為哥的本錢。」也作「老牛箝嘴」。
刑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問口供時以刑具逼供。《福惠全書.卷一二.刑名部.問擬》:「不煩刑訊,供如畫。」也作「刑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