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日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五日京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敞與蕭望之、于定國相善。始敞與定國俱以諫昌邑王超遷。定國為大夫平尚書事,敞出為刺史,時望之為大行。後望之先至御史大夫,定國後至相,敞終不過郡守。為京兆九歲,坐與光祿勳楊惲厚善,後惲坐大逆誅,公卿奏惲黨友,不宜處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獨寢不下。敞1>使(卒)〔賊〕捕掾2>絮舜3>有所案驗4>。舜以敞劾5>奏當免,不肯為敞竟事6>,私歸其家。人或諫舜,舜曰:「吾為是公盡力多矣,今五日京兆7>耳,安能復案事8>?」敞聞舜語,即部吏收舜繫獄。是時冬月未盡數日,案事吏晝夜驗治舜,竟致其死事。舜當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
鄰國之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鄰為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小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略微怠慢簡省。《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單超》:「單超、左悺前詣河南尹不疑,禮敬小簡,不疑收其兄弟送洛陽獄,二人詣門謝,乃得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相嘗夏月至石頭看庾公,庾公正料事,相云:『暑可小簡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服。通「服」。《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卓風令御史中已下皆拜以屈嵩,既而抵手言曰:『義真犕未乎?』」
鼎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黃帝於此處乘著龍飛上天空。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後比喻帝王的崩逝。《魏書.卷六五.李平傳》:「奄昇御於鼎湖,忽流哀於四海。」元.虞集〈輓文山相〉詩:「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放任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東之豪,莫強周、沈」之語。但是,在西晉社會中,江南豪族仍為華北豪族所輕,甚至吳郡顧陸二性雖歷任孫吳相,野獸華北豪族的差別待遇,更遑論新興豪族。不過,顧陸等名門豪族尚可進入華北社交圈,而最具實力的周沈二性卻不被接受。例如楊羨大姓的周處也只受到武將的待遇,而不為華北世家所接受。八王之亂時,華北流民湧入江南,受此刺激,經濟基礎薄弱的江南農民也開始浮動,這些在在都影響到江南大姓的土地經營。因此世家豪族與新興豪族不能不互相協力,以應付局面。例如石冰的流民叛軍與陳敏意歌劇江南的叛變,都靠江南新舊豪族的協力合作才得以平定。 關鍵字...
公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兼任太師稱為「公相」。
太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1)周制,統理百官之長。秦、漢不置。晉改太師為太宰。南北朝時,廢置不一。隋後無此官,至宋徽宗時改尚書左僕射為太宰,不久即廢。明、清則通稱吏部尚書為「太宰」。(2)掌管飲食的官吏。《大戴禮記.保傅》:「青史氏之記曰:『……太宰持升而御戶右。』」北周.盧辯.注:「太宰,膳夫也。」《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有廱太宰、太祝令,五畤各一尉。」唐.顏師古.注:「太宰即是具食之官。」
蔽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蔽、掩護。唐.韓愈〈張中傳後敘〉:「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唐.姚合〈買太湖石〉詩:「碧光入四鄰,牆壁難蔽遮。」
相得恨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知恨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知恨晚」原作「恨相知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西漢時灌夫與魏其侯的友誼。兩人不但相處愉快,在官場上也互相倚重,有一方失勢時,另一方就幫忙引薦,情同父子。所以「恨相知晚也」,表示兩人恨相知太晚。這樣深厚的情誼,終致後來個性剛直的灌夫得罪了相田蚡,與其家人一起被問斬時,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也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遭來殺身之禍。今則多作「相知恨晚」,表示兩人遺憾相知不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