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5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柔聲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時聲低氣柔,形容人謙恭順的樣子。《清史稿.卷五○八.列女傳一.鄭文清妻黎》:「言只柔聲下氣,容只衣飾整潔。」《官場現形記》第三二回:「仔細一想,又怕趙大架子拿他看輕,立刻又做出一副謹慎小心的樣子,柔聲下氣的說道:『這都是大憲的恩典,堯翁的栽培。』」
行短才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雖高,但品性劣。《群音類選.官腔類.卷六.紅拂記.英雄投合》:「這是負心人,行短才高,轉眼把人嘲誚。」也作「行短才喬」。
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委屈己意。《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彼東郭先生、梁石君,齊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節下意以求仕也。」
頭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理由。《宋元戲文輯佚.李勉》:「與人生兩個孩兒,看看長成,怎教他別取個頭條嫁個人?」
貴賤無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待高貴和賤的人,態度都是一樣的。《太平御覽.卷一八三.居處部.門下》:「太公金匱門之書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
膽戰魂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忍。唯增慚2>(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赧」,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海覆天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負薪之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賤者的議論。《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低頭屈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著頭,彎曲著膝,跪在人前。指屈順從。如:「人都有自尊心,誰能忍受無端的羞辱,還要向人低頭屈膝呢?」
細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含有輕視的意味。指微的人。宋.蘇軾〈孔長源挽詞〉二首之一:「南荒尚記誅元惡,東越誰能事細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