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際語音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美語音學者所組成的學會。西元一八八六年成立,宗旨在提倡用科學方法研究語音學,並施諸實驗。也稱為「萬國語音學會」。
四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境。《管子.大匡》:「乃令四封之內修兵,關市之政侈之。」《國語.越語上》:「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
降升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語音的聲調。其特點在先降後升,如國語的第三聲。
民族共同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或多個民族共同使用之語言,因文化、政治過程或日常生活互動積累而發展成的語言形式。
踣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亡。《國語.周語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
目不在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存。「目不在體」比喻表裡不一。《國語.周語下》:「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
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達命令的人。《國語.晉語九》:「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勝左人、中人,遽人來告。」
閉音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輔音收尾的音節。如國語中以n(安)、ŋ(幫)收尾的字即是。
東洋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話,清末民初時亦泛指外國語。《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外面一個洋式號衣的人走來,是個黑大胖子,突出兩眼,就同上海馬路上站的印捕一般,一口東洋話,在那裡走來走去,自言自語的。」
比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擬譬喻、比方形象。《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采飾顯明,文章比象。」三國吳.韋昭.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龍、華蟲之屬。」漢.張衡〈西京賦〉:「思比象於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