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轍南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同「南轅北轍」。見「南轅北轍」條。01.宋.劉克莊〈悼阿駒〉詩七首之三:「北轍南轅有返期,吾兒掣手去何之?」02.清.洪昇《長生殿》第四六齣:「多謝娘娘指引,枉了上下俄延,都做了北轍南轅。」  
銅雀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冬,曹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建一高臺。樓頂置大銅雀,展翅若飛。唐以後也稱為「相臺」。宋.劉克莊〈沁園春.何處相逢〉詞:「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三國演義》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
炙手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尊貴,聲威顯赫的態勢。見「炙手可熱」條。01.宋.劉克莊〈專壑堂記〉:「半山之進也,與群小共國;其退也,炙手之勢一寒,翹材之客皆去。」 
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一轉。比喻極短的時間。宋.劉克莊〈祝英臺近.雨淒迷〉詞:「綠陰繞,青帝結束匆匆,轉眼朱明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轉眼長夏已過,又是新秋,清風戒寒。」也作「轉盼」、「轉瞬」。
下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宋.劉克莊〈白社迓客〉詩:「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見青山急下頭。」
全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全部、整體。宋.劉克莊〈郊行〉詩:「山晴全體出,樹老半身枯。」
同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聲,一起出聲。「同聲附和」猶「隨聲附和」。見「隨聲附和」條。01.宋.劉克莊〈龍學餘尚書神道碑〉:「戰無必勝之形,守無可恃之勢。同聲附和,隨事輒變。」 
元方季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難兄難弟」。見「難兄難弟」(一)。01.宋.劉克莊〈祭林寒齋〉:「陶母龐嫂,退而就館,接君雁行,有禮有法,元方季方。」 
面命耳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形容對人教誨懇切。宋.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視草,詞意有未穩處,仰荷明主親灑奎畫,不啻面命耳提。」也作「耳提面命」、「耳提面訓」。
單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單一的字。宋.劉克莊〈陳教授杜詩補注〉:「單字半句,必穿穴其所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