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虎斑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僅為魚體全長的三分之一。頜部較短且圓鈍。鰓孔前上方的鰓位側線孔1個。齒細長而尖,頜齒兩列;鋤骨齒單列。脊椎骨數116。身體底色為橙黃色;周身遍佈許多具有黃色邊緣的黑褐色斑塊;吻和頜部具有黑色小斑點。前、後鼻管長度相近,呈白色。部份大型個體後鼻管膨大如囊狀。以前所記載之虎斑鰭鯙(Uropterygius tigrinus )為本種之異名。
鳳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鳳蝶 Papilio demoleus,中型熱帶蝶種。雌、雄蝶外觀相近,但雌蝶米黃色斑紋色調較深暗,且肛角紅斑內側的黑斑一般較雄蝶大。春至初夏期間數量最多,秋天亦有紀錄,台灣南部則幾乎全年可見。幼蟲主要以柑橘類植物為食,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有芸香科及豆科等 2 科 29 種 (鄭和張,2005)。此蝶很適應都市環境,只要有種植柑橘類植株,就會吸引雌蝶產卵。因為蟲源和幼蟲寄主植物皆易取得,生活史短 之外,飼養亦簡單,故常作為教學教材。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徐 (1999)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Zebrasoma flavescens (Bennett, 1828)
體圓,側扁;體黃色;柄棘白色;體長可達2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草食性魚類。
為大眾化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粗皮鯛科或刺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大難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部屬勢力強大,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參見「大不掉」條。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所謂末大必折,大難掉。同于體,猶或不從,況乎非體之,其可掉哉。」
夾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狼、狗之類動物受驚後,夾逃走的樣子。後引指做壞事的人被指責後,逃離的狼狽相。
亦稱假數或小數,用在浮點表示的數字系統,則以一數乘上一帶有指數部分的項來表示一實數。例如:0.0000321用浮點表示為0.321e-4,於此0.321為數,-4為指數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市景美(附錄-地名-舊地名)
台灣長鼩(台灣煙尖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oriculus fumidus (Thomas, 1913)
長較頭軀幹長為短,上部為深褐色,下面顏色較淡,無剛毛,耳殼不明顯;頭軀幹長5.3~9.6公分,長3.8~12公分,體重4~7公克;體背深灰黑色,腹部顏色較淺,近灰白色,齒式3/1, 1/1, 2/1, 3/3。
台灣特有種。
分布於台灣1,000公尺以上闊針葉、針葉林與高山寒原,棲地為林下植物繁茂而較陰濕處,或倒塌腐木樹幹下及高山溪澗旁岩石縫裡。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蟲目(Order Insectivora)
尖鼠科(Family Soricidae)
西部菱斑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talus atrox (Baird and Girard, 1853)
大型蛇,體形粗大厚實,體長可達1.5公尺,頭部寬大呈三角形,體背鱗片具明顯的稜脊,體色多為黃褐色或棕褐色,體背則有一系列大型的菱形斑紋。響蛇最知名的特徵即是其部末端可發出聲響的響環,本種的響環之前具有黑、白相間的環紋。
北美洲。
棲息於沙漠、灌叢及岩化的丘陵山區,多於夜間活動,白天藏身於洞穴中,以哺乳類與鳥類為食,受驚擾時,會舉起部,並震動末端的響環發出警示聲響。胎生,每次可產10~20條仔蛇。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蝮蛇科 (Family Vipe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合不同種類的酒調製而成的冷酒。有多種製法,通常以白蘭地、威士忌等醇酒加果汁、香料、砂糖等調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