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僑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居國外並取得該國國籍的人民。[例]海外僑民心繫祖國,每年國慶都組團回國慶祝。
主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持政務。《管子.禁藏》:「故主政可往於民,民心可繫於主。」
賈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西元30~101),字景伯,東漢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縣西北)人。賈誼九世孫。通五經及《左傳》,兼明五家《穀梁》之說。永平中,獻《左氏傳解詁》及《國語解詁》,與班固等同校祕書。所著有《經傳解詁》及《論難等百餘萬言》。(2)字梁道,三國魏襄陵(今山西省襄陵縣)人,生卒年不詳。賈充之父。漢末為絳邑長,深得民心;魏文帝時為豫州刺史,奏請撤職放縱不法的官吏,曹丕稱他為「真刺史」。因開通河渠二百里,故又稱為「賈侯渠」。
所向皆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
勢不可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來勢洶洶,朝中軍力無法阻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墨守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墨守成規」之典源,提供參考。 1、「墨守」:#《戰國策.齊策六》1>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旤2>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3>,距全齊之兵4>,期年5>不解,是墨翟之守6>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墨子.公輸》。 (2) 旤:同「禍」。 (3) 弊聊之民:疲憊的聊城軍民。弊,疲憊。 (4) 距全齊之兵:抵抗齊國全部的兵力。 (5) 期年:一周年。 (6)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
棄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最基本或最重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端末節。《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民心動搖,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也作「背本趨末」。
應天從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人物。應天從物指應合天命,順從民心。《周書.卷六.武帝紀下》:「朕應天從物,伐罪弔民,一鼓而蕩平陽,再舉而摧勍敵。」也作「應天從民」、「應天從人」。
功倍事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順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順從民心。《文選.鍾會.檄蜀文》:「應天順民,受命踐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