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7.16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數位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隨著數位科技的進展,不斷演化出的遠距教學,伴隨著科技的進展,應用新的媒體發展出新的教學模式,而突破時空障礙來提升教育訓練績效的精神是一致的。5.OECE(2005):數位學習指的是運用ICT去提高或支援在高等教育的學習,像是使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去使用課程資料,而有些課程則是完全採用線上學習,包含輔助學習、線上學習、混合式三種學習方式。 優點1. 不限時間、地點學習2. 依個人進度重覆學習3. 將學習歷程透過工具記錄下來4. 節省往返學校的時間與成本5. 能精簡學習時間缺點1. 學生須自行學習,缺乏臨場互動效果。2. ...
打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突破。如:「打破紀錄」、「打破成規」。
衝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破。如:「衝破敵陣」、「衝破黑暗」。
新派武俠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主要差別為:1 .聯繫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充分敞開想像。2 .刻劃複雜多面的人物性格。3 .新派武俠小說也寫江湖門派之爭、正邪之鬥、報恩復仇、除暴安良、民族鬥爭等仍是主要內容,但同時更注意了描寫尋寶探險、情變、艱難的學藝過程和破案解謎等。4 .文體上吸收了大量現代文藝筆法和技巧,語言追求簡潔、流暢、口語化,情節結構複雜,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寫和推理技...
張大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裏,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敍事寫法,不斷自我突破,被譽為當代臺灣甚至華人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張大春的妻子葉美瑤,是時報出版副總編輯。 觀點 他創作力豐富,從事各類文體的寫作,偵探、科幻、歷史、鄉野傳奇,以及自創的新聞體、週記體小說,兼及時論雜文,他說他很難「安分地」固守某一種小說的敘事風格與修辭技巧。因此張大春始終是個不願為小說以外的東西被貼上標籤的作家,始終追問真實虛構、敘事詮釋問題的他,之所以使用魔幻寫實的遠因,是當寫實不再能呈現斷裂臺灣社會現況時,就應該用不...
創新經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新經營(innovation management)目錄1 定義2 創新的範疇3 學校經營的應用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以提升組織績效的策略。創新是變革的一種,它是一種新的觀念應用在增進產品、過程或服務效果上。是故,創新涉及到改變,但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會用到新觀念或產生顯著效果。組織的創新,從漸進式的改進,例如科技的引進、組織局部的調整、新型計畫的執行,到激進式的變革,例如組織的整體再造,均屬於組織創新的一部分。 創新的範疇創新就其範疇而言,可以歸納為...
印象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象派(又稱「外光派」,Impressionism),為出現於西元十九世紀後半至二十世紀前半的歐洲藝術派別,印象畫派突破傳統的束縛,被公認為現代畫派的始祖。 印象派代表畫家馬奈、莫內、雷諾瓦、竇加、畢沙羅、戴伽斯、西斯勒、卡莎特、摩里索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印象派英文關鍵字:Impressionism 參考資料[註一]高階秀爾(2008)。寫給年輕人的西洋美術史2。臺北:原點。頁176-179。劉振源(1994)。印象派繪畫:西洋繪畫導覽。臺北:藝術圖書。頁11-39。郭書瑄(2005)。圖解藝術。臺北市:易博士文化。頁3...
蒙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紀開創了啟蒙運動中的批判精神。 二、蒙田體會出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太過於走形上主義的要求。 三、蒙田突破人文主義教育家偏狹的課程,後來的洛克、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將其教育上的觀點加以延伸。 資料來源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選擇性挑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目標,因為每個同學能力不等,狀況不一,挑戰的目標自然就不相同,只要比以前的自己進步,就是一種成長和突破,若於活動中,因身體不適或其他理由,選擇退到一旁擔任不活躍的參與者時,老師會視情況請該位同學擔任助手或是協助觀察記錄,並於分享討論時,邀請該位同學給予回饋。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選擇性挑戰英文關鍵字:Challenge by Choice;CBC 參考資料陳雅惠著。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之行動研究,2012年,頁23,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格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法中指法律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讎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舊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
2.詩、詞、曲、賦的平仄、音韻、字數、句數等形式和規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貫穿古今,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宋.許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3.個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則。唐.竇冀〈懷末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翰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