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竹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雞形目雉科。體形粗短圓胖,似鶉而稍大。尾短而圓,羽毛呈褐色,腹部乳白色。因喜居竹林間而得名。
眼高手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直拗:曲直,指聲調起伏有波折。拗,音ㄠˇ。 (3) 嶰谷:崑崙山的北谷。 (4) 篁:竹林、竹叢。
雞群之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鶴立雞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七位名人。魏晉時期是個政局動盪的時代,許多人追求名利、攀附權貴,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人為了表達對險惡政局的不滿,不願同流合汙,轉而追求放蕩或以清談為主的人生,而「竹林七賢」就是這種風尚的代表。嵇紹就是「竹林七賢」中嵇康的兒子,嵇康因罪被懲治,使得嵇紹在十歲時就失去了父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為由,把嵇紹推薦給晉武帝,於是武帝就任命他為祕書郎。惠帝時,則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有一次都城發生了動亂,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不幸落敗,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餘者或降或逃...
才高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羞澀囊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阮囊羞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有個叫阮孚的人,他父親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他雖有才學,但性情放蕩,經常蓬頭亂髮、衣衫不整,每天飲酒作樂,到處遊山玩水,過著貧窮但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他到會稽山一帶遊玩,身上背著一個黑色袋子,有人問他袋子裡裝了什麼東西,他說:「我袋裡什麼都沒有,只裝了一文錢,以免空空的太難為情。」到了唐代,詩人杜甫在〈空囊〉詩中寫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用阮孚這個故事來描述自己窮困的生活。後來「阮囊羞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錢財窘乏,經濟困難。
陸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平而物產豐饒的陸地。《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唐.顏師古.注:「言其地高陸而饒物產,如海之無所不出,故云陸海。」
萬籟俱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潮音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浙江省定海縣,普陀山紫竹林內,由山石裂罅而成二門,奔濤衝入,發出有如眾僧誦經的潮聲,故稱為「潮音洞」。
倚馬才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茶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煎茶用的爐灶。唐.白居易〈偶吟〉詩二首之二:「晴教晒藥泥茶灶,閒看科松洗竹林。」唐.陳陶〈題僧院紫竹〉詩:「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